九州民間誌_清朝那些事9 老學究夜行遇鬼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乾隆二十三年的揚州城郊,秋風捲著寥落的槐葉在官道上打著旋兒。周慕齋踩著青布鞋的腳底傳來碎葉的窸窣聲,竹骨燈籠在暮色中搖擺,昏黃的光暈裡浮動著藐小的蠓蟲。這位老儒生剛在城東文會上與人辯論《尚書》註疏,現在兩頰還泛著亢奮的潮紅。城西王記當鋪的伴計在茶寮裡拉住他衣袖:"周老先生千萬使不得,那槐樹林子..."話未說完就被他拂開,老學究撚著斑白髯毛笑道:"子所雅言,《詩》《書》執禮,何曾教人畏首畏尾?"

"陸文柏?"老學究顫聲問道。中年人驀地回身,腰間玉佩與女鬼的青玉禁步竟是一對螭龍扣。當血詩展開的頃刻,藥鋪後堂供著的陸氏先祖牌位齊齊傾倒,香爐中三柱線香無火自燃。

喜好九州官方誌請大師保藏:九州官方誌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這些是順治年間哭廟案的讀書人。"女鬼的聲音在樹洞中反響,她素手撫過一具骸骨頸間的玉蟬,"這位是常熟錢禦史,當年在獄中咬指血書《絕命詞》,至今無人敢收殮..."

三個月後,周慕齋展轉找到姑蘇閶門。陸家藥鋪的學徒卻說店主去虎丘收藥材了。他在茶館比及日暮,終究見到個左手纏紗布的中年人——那人小指處裹著滲血的棉布,正與藥農爭辯白朮的成色。

燈籠裡的燭火忽地縮成黃豆大小,青白月光裡飄來如有若無的檀香氣。老學究喉頭轉動,握緊燈籠的手背暴起青筋。火線三丈處,一株三人合抱的老槐樹乾上,正倚著個素白身影。那女子雲鬢間簪著鎏金點翠步搖,月白裙裾下卻不見繡鞋——雙足懸空三寸,裙角凝著暗紅血漬。

"先生莫驚。"女鬼的聲音似從深潭底傳來,卻帶著幾分江南水鄉的綿軟,"這槐樹根下埋著我的骸骨,算來已二十個寒暑。"她素手重揚,滿地槐葉無風主動,拚出"明書輯略"四個篆字。周慕齋渾身劇震,康熙二年那場血雨腥風的筆墨獄,他曾在翰林院秘檔中見過隻言片語。

女鬼腰間的青玉禁步俄然收回泠泠清響,玉麵上《蒹葭》刻痕裡排泄暗紅:"家父陸明遠,本是湖州雙林鎮私塾先生。莊廷鑨重金求購史料時,父親不過替他校訂過《明書輯略》的曆法章節..."她的聲音驀地淒厲,四周槐樹皮裂開細紋,排泄暗紅汁液,"那年立冬,官兵踹開陸宅大門時,母親正教我描《洛神賦》的柳葉眉。"

三年後的暮秋,周慕齋到差江陰縣學的官船顛末揚州。夜色中他屏退侍從,單獨提著當年的竹骨燈籠走進槐樹林。腐葉深處,二十年前的女鬼殞身之處,正盛開著大片白山茶。月光下,每片花瓣都模糊顯出《柏舟》的詩句,暗香浮動中,似有女子在輕聲吟誦:"我心匪石,不成轉也..."

暮色四應時分,槐樹林裡浮起薄霧。枯枝在腳下斷裂的脆響,驚起遠處寒鴉撲棱棱的振翅聲。周慕齋俄然立足——月光穿透虯結的枝椏,在滿地青苔上織出班駁的影網,竟與三十年前順天府貢院牆頭的藤蔓暗影堆疊。那年秋闈放榜夜,他裹著補丁摞補丁的棉袍縮在堆棧牆角,聽更夫敲著梆子唱:"月照貢院牆,鬼影比活人長..."

老槐樹俄然簌簌作響,樹皮下閃現出數十張扭曲人臉。女鬼的衣袖化作漫天白綾,將周慕齋捲入槐樹浮泛的軀乾。腐土氣味劈麵而來,他瞥見樹心深處堆疊的森森白骨,每具骸骨的天靈蓋上都釘著生鏽的銅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