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造化_第57章 奪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長恒真人默許地點了點頭,出題道:“我們既論了兩日的天然之道,現在且談一下修道何為。”

台下眾弟子一聽,這申明肖逸已然成了真正的崇真弟子,戀慕之情溢於言表。

肖逸俄然感受,此時長恒真人眉宇間的笑容蕩然無存,整小我有了活力,容光抖擻,精力實足。

――――――――――――――――

長恒真人愣了一愣,隨即道:“此方為真天然,言行如一,方可成大道。既然如此,獎賜反倒落入非道的彀中,那就不獎了,不獎了,哈哈……”

然後,肖逸將身一正,向著長恒等人躬身,道:“小子謬論,請真人垂詢。”

接著,長恒真人忽問道:“小友剛纔講,尋求本心並不能道儘天然本意,那麼小友還當有其他觀點吧?”

肖逸再道:“老祖和南華真人之言,當然精美,其表情之高絕,也當然令人神馳。然人有妍媸,智有凹凸。世人千萬,各有分歧。莫非世人學習道法,就要全數像伯陽老祖和南華真人普通嘛?不必我多言,汝等皆知這是不成能之事。古往今來,也不過戔戔數人罷了。再循其本,我們修道何為?”

世人早已愣在當場,唯有長恒真人鼓掌道:“好一個‘其樂也無窮’,能夠擺脫前人之言,參悟本身之道,此方為真正的修道,可嘉可獎。”長清道者亦愧歎道:“而後再不敢稱師矣。”

(出色即將上演,請保藏、保舉支撐)

此時,台下台下儘皆沉寂,均顯思考之色。

長靖真人開口問道:“小友俗名如何稱呼?”

肖逸卻不為所動,持續道:“伯陽老祖,尋求道法天然,有為而治。可見伯陽老祖是心胸天下之人,在其心內,世人活的好,他才活的好,以是他創建道學,惹人向道。而如南華真人,他尋求清閒安閒,不受六合束縛,故推許天人合一,平靜有為。老祖和南華真人都找到了本身的道,達到了內心之安靜。而我等後輩,為何要學此道呢?”

肖逸點頭稱是,侃侃而談,道:“世事紛雜,世人背景分歧,所謀分歧,其道也分歧。再簡樸者,以登台為例。如吳師兄者,五步登台,不急不平,六步為多,四步為少。但是如我者,人矮腿殘,七步方可登台,六步為少,八步尚可。何為天然?如吳師兄,五步為天然;如我,七步為天然。天然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成一概而論。故而,我言,天然一曰勢,二曰心。”

眾弟子早已跟不上肖逸的思路,肖逸話罷,唯有長恒真人鼓掌叫絕,獎飾不已。長清道者卻眉頭緊蹙,低聲道:“長恒師兄,此子之言固然別緻,卻與本教道法有些相悖啊。”長靖、長和、長穀三位真人也點頭道:“確與本教道法反麵。”長恒真人點頭道:“無妨,若統統弟子都是同一個聲音,那麼道家還如何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此言一出,引得台下台下皆笑,大家都道:“俗子之論,如這般俗氣之人,也敢論道。”

肖逸持續道:“何為勢?高山流水,謂之勢;曲水向東,亦謂之勢。水流度勢,自高山泉源肇端,經萬千盤曲,終歸於大海,此謂水之天然。老子常以水作喻,言‘水利萬物而不爭’,又言‘天下莫荏弱於水,而攻固執者,莫之能勝’,但是江、河各自有道,無一近似。可見水雖勝,卻仍然受陣勢之限,非無往不堪。而勢雖強,水卻總能尋道而下,度勢而行,終至江海,此為水之心所向。故曰,隨心悟道,度勢而行,此方為真天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