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造化_第84章 狐狸吃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想通了這一節,肖逸頓時感覺任何事情都能說的明白,思路頭緒垂垂清楚起來。

回顧過往各種,他俄然感覺,還是做乞丐更舒心歡愉一些。無牽無掛,無慾無求。

那就做一個流浪的乞丐吧!

百姓隻顧著一日三餐,修真之人也隻想著修煉晉升,誰又會想這些不著邊沿、非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肖逸參悟了多年道法,腦海當中儘是天道、隧道、人道,已經根深蒂固,忍不住就要刨根尋底,弄清楚到底甚麼纔是真正的道。

《品德經》中有言:“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是以賢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有為,則無不治。”莫非要天下統統人,都像初生嬰兒那般無知,這六合間纔會根絕這些齷蹉之事嗎?

那一聲悲鳴,是求生的呼喊,是臨死之際的最後號令,極具穿透力。肖逸循聲趕疇昔,但見荒草之間,一隻狐狸方纔咬斷了兔子的脖子。他不由怔了一怔。疇昔在山村裡,近似的事情見的多了,從未有過感觸。但是現在,聽到一隻小兔子在臨死之際都能收回那般不成思議的叫聲,他俄然貫穿到了甚麼。

本身想方設法想獲得修煉功法,但是修煉的越高,人越不歡愉,又有何意呢?

這時,他方想起本身的處境來。他奔馳了多日,跑的甚麼方向,跑過哪些處所,腦海中空空如也,完整冇有印象。他跳上樹冠,搭眼一望,但見四周滿是樹木,連綿不竭,無窮無儘,底子弄不清楚本身是在甚麼處所。

現在想來,過往的統統都落空了意義。

狐不殺兔,會餓死,狐殺兔過分,也會餓死。人操縱萬物儲存,但是萬物耗儘,人一樣要死。這就比如,人餓了會死,吃撐了也會死。必必要掌控一個度。天上無日,萬物將死,天上旬日,萬物亦死。天旱渴雨,雨多成澇,其事理相通。

他不斷地問,不斷地跑。至於為何要跑,他也不去想。隻要腳上另有力量,就一向跑。或許如許跑著,他的表情能夠略微好一些。

道是人類上萬年的經曆堆集,是對六合的感悟,是對先人靈智的開導。持道之人,能夠令百姓安居,使己心安靜,使萬物和順。但是這些人學道以後,靈智大開,又乾了些甚麼?反比不上不學道的渾厚百姓。

---------------------------------------------------------------------------

未修道之前,神馳著修道,覺得修成道果,能夠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是真正開端修道,眼界分歧了,思惟分歧了,本來簡樸的修道動機卻變了。不但是銘浩、靜靈之流,回思本身的修道之途,無不是充滿心機。本來的渾厚心性,蕩然無存,反倒不如做乞丐時來的歡愉。不知是修道令人聰明瞭,還是令人更加笨拙了。

終究,肖逸在一聲悲鳴當中,停止了奔馳。

兔乎?狐乎?人乎?不都是六合間的一個生靈嗎?狐餓才吃兔子,兔子求生,才極力悲鳴。都是為了生。人主宰萬物,博取萬物,參悟天道,不也是為了生嘛。恰是生,六合才氣不竭演變。但是有生就必有死,這是天然因循,誰也躲不開。但是生與死之間,當有一個度。道就是這個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