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誌之諸子百家_第412章 名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肖逸頓時對名家刮目相看,心中印象大為竄改。

肖逸也忙回之以禮,算是見過了。

與兩年前比擬,元卓更加冷酷傲慢,就好似一柄鋒利的寶劍,到處透著傷人的寒光。

酬酢數句,肖逸聽其說話老是咄咄逼人,大有挑釁之意,頓感非常難耐。並且,奇特的是,本身竟有些心慌意亂,有一種想要宣泄的打動。

本日,第一家講道的是兗州名家。肖逸對名家之人非常仇視,並對其明辨之道甚不覺得然,聽到名家講道,頓時髦趣索然,暗道:“我便不信,這等無德無良之家,能講出甚麼大道來。”

不管如何,二人也曾相處好久,磨難與共。但是,肖逸從其眼神中感受不到一絲靠近之情,不覺有些可惜,心想道:“小小年紀,就達到成丹期。但是冇有深刻薄法作為根底,落空天然本心,也不知還能在修煉一途上走多遠。”

在大河樓時,肖逸和銘覺鬨得並不鎮靜,本想扭過甚去,製止難堪,誰知那銘覺卻衝其抱了抱拳,雖未說話,眼神中充滿著和睦和敬意。

當即躺**去,先默唸一遍《平靜經》,拋開諸多煩惱,再沉心靜氣,涵養靈魂。

公孫諾道:“物分歧,理應分歧名。名實有誤,必至禍亂。是以,名實當則治,不當則亂。”竟將名實之學上升到天下管理的層次。(未完待續。)</dd>

這時,那元卓站出來,說道:“肖逸師叔,聽聞你修為大進,已是道家二代弟子中的俊彥。元卓佩服的緊,如有機遇,當向師叔請教。”口中說的“佩服”,可眼神冰冷,毫無佩服之意。

少頃,世人解纜赴會,也就淡忘了此事。

“神農赭鞭被鬼家所得,現在唯有鬼家能一次拿出數顆丹藥來。莫非當真如孫伯約所說,道家已和鬼家結合了?”

肖逸思忖好久,感受思路一片混亂,不由猛地甩了甩頭,歎道:“人間之事,紛繁龐大,一旦墜去此中,哪還能沉下心來悟道修德?”

“促學習為的丹藥如此貴重,長陽真人即便貴為道家掌門,但是一下子拿出數顆丹藥供元卓服用,此等手筆也委實過於豪奢了。”

肖逸知此乃兩家道論之爭,不免有尊己卑人之懷疑,也就微微一笑,並未在乎。

不過,聞者並非都如他普通設法。隻聽身邊的吳淩子說道:“名可名,非恒名也。彼名雖有一時之用,但並非永久之名。六合知名而自行,知名方為永久。名家將名如此細化,實是大違天然之道。”

實在,道家弟子自稱道家,又各有道號名姓,無不相沿名家之學。隻是人們對姓名過分熟諳,以為人馳名姓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已然忽視了姓名也是一門學問。

名家講道之人恰是那公孫諾,但聽其講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竟然彆矣。不成相亂,亦不成相無。知名,則大道無稱;馳名,故名以正形。”

回到住處時,肖逸還是眉頭緊蹙,未從長靖真人的話語中回過神來。『,x.

百姓聽其講故事,頓時精力一振。

公孫諾講道:“鄭國將未經砥礪過的玉稱為璞,周國將未晾乾的鼠肉也稱為璞。一次,一名周人從一名鄭國販子門前顛末。周人問:‘欲買璞乎?’鄭國販子覺得是玉,便說:‘欲之。’二人還價還價,忙活了半日,終究談定了買賣事件。成果,待周人將‘璞’拿來,鄭國販子一看,竟是未晾乾的鼠肉,大失所望,謝而不買。周人卻覺得鄭國販子用心耍他,怒不成揭,與之實際。最後,鄭國販子召來伴計欲擯除周人,周人這才落荒而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