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第181章 來將可留姓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而對於這兩位老將,李世民摸著微微蜷曲的髯毛深思。

“不如說是那貞觀時過分能打了。”

“這李治,當真不睬智!”

“有何難?”

但說實話,不管是衛青霍去病的大勝,還是貞觀年間的連滅數國,實在都能看出來一個要點:

一些曾經跟著薛仁貴征討過回紇鐵勒的突厥人更是上馬便拜,拜完後直接撥馬而走,不肯也不敢與薛仁貴對戰。

因而就在裴行儉押著西突厥反賊回長安的同年,李治就馬不斷蹄的把他派了出去。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隻是稍一思考,想起來這個兒子對吐蕃瞻前顧後的態度,以及涓滴不明朗的行事氣勢,便曉得杜如晦這個猜想很有能夠為真。

但或許隻是因為彼時年事已高,老邁之軀使得此將不能縱騎踏陣。

“唐之天子,能夠不親征,但不能不懂軍陣。”

這裴行儉的戰績與打法雖仍然短長,但也不是不能瞭解了。

法正一邊感慨這大唐神將真是短長,六十九歲還能臨陣破敵。

然後,“啪”的一下被陛下揮手奪走了。

那趁其年事不高,多加培養,說不得也是一名神將!

而隻需求想想三十萬人,房玄齡都不敢想需求支取多少財賦。

“功成名就,此生甚幸。”

“使團不過數十人,能平亂擒賊,乃至還能勒石稱功,可見功績之大。”

已知高句麗把大唐打窮了。

打個戔戔東突厥要亮三十萬雄師,那地步誰來種?封賞要發多少?又能起到多少震懾感化?

宰相裴炎稱亂賊投降乃是因為程務挺作戰英勇,且退路被回紇人占有,故而投降。

……

“安西四鎮無人乎?”

但亂子總得有人平吧?

蘇定方的感慨簡簡樸單。

此戰以後,後勤垂危,且已經逐步入冬,裴行儉不得已班師。

如果覺抱病逝不算太好結局的話,無妨看看長孫無忌和侯君集。

隨後緊接著就是大非川之敗,吐蕃跳臉,西域諸胡蠢蠢欲動。

此戰被《舊唐書》獎飾,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蘇定方俄然很想現在就出去,跟李世勣彆離披甲打上一場,出出心頭的一口惡氣!

能震懾蠢蠢欲動者,唯有獠賊的鮮血和頭顱!

這場東突厥的兵變本該到此為止纔對,但入朝表功時不測產生了。

長孫無忌在內心點了個讚,並思考:

每當碰到疑問杜如晦就會簡樸翻翻之前的記錄,此時綜合了一下做出了猜想:

“三十萬雄師?”

不過可惜李世民此時是冇空在乎這些言語的。

如何稱呼李治一時候讓杜如晦有點犯愁,最後含混道:

這個曾經被李世民欽點,但冇用上的白袍神將,在高宗一朝發光發熱,並拖著老邁之軀奮不顧身為太宗高宗兩朝畫上了一個相劈麵子的句號。】

此戰斬首萬餘,俘虜三萬,得牛羊三萬頭,唐軍跟從著薛仁貴追殺了數百裡火線才戀戀不捨的回返。

六十九歲的薛仁貴受命出征,在都城和病重的李治見了一麵後就倉促趕赴雲州火線。

固然亦讚歎於這裴行儉的策畫,但李世民還是略有不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