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中的第三帝國_第四百七十七章 北進無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錯,幾近和諾門檻戰役時的動機一樣,遠在東京的部分人以為,既然蘇聯方纔兼併了羅馬尼亞北方兩省與波羅的海三國,那麼蘇聯當局的重心就應當會往西傾斜。

而岌岌可危的大英帝國,仰仗他們在亞洲那點兵力,也難以與日軍作戰。

在美國人眼裡,這是德國特地向美國示好,所做出的政治讓步。

杉山元看著這位曾經被本身寄予厚望,現在卻落魄不堪的部屬,苦笑一聲,搖了點頭道:“海內的北進派,現在已經完整失勢了。打擊蘇聯的計劃,想必是不成能被大本營批準的。”

畢竟,開放滇越鐵路,直領受益者是中原,而最大的幕後收益者,則為美國。

畢竟,德國此舉,也是為美國締造了一個更加優勝的伶仃環境,讓美國以更低的風險坐山觀虎鬥。

即便從政治影響來講,拋開投奔第三帝國的維繫法國亞洲殖民地不碰。自顧不暇的荷蘭,必定守不住東印度群島這塊肥美的殖民地。

就此時的國際情勢來看,德國閃擊西歐勝利,荷法接踵敗降,英國也危在朝夕。

這個時候,恰是建議偷襲的比來機遇。

這一點,倒是羅斯福都覺對勁外的。

看荻洲立兵一臉蒼茫,杉山元隻好為他複述道:“天下局勢竄改頗激,日本當前之急務,必須促進實在現者,為離開向來受英美拘束之情勢,以印度以東及澳洲紐西蘭以北的南洋地區為一圈,建立自給自足之態勢,連成此一目標之機遇,除本日以外,絕難俟諸來日,良機不再。”

實際上,英國當局在日本麵前,已經表示出了他們的怯懦與軟弱。

一旦中國抗戰失利,日本很快就能獲得中原的龐大人力和天然資本,導致氣力急劇收縮,對美國和天下安然構成龐大威脅。

就在1940年6月,意大利大膽挑釁英國的同時,遠在亞洲的日本,一樣狀起了膽量,籌辦去應戰高出歐亞的蘇聯。

從這一點來講,美國也不但願英國人封閉滇緬公路。

實際上,日本大本營是看上了荷屬東印度這個東亞的石油寶庫。

而在日本人眼裡,他們竟然把德國此舉歸結為日本遲遲未對蘇聯建議守勢,德國方麵透露不滿的一種體例。

為了爭奪日本不去觸屏他們的印度殖民地,英國乃至封閉了中國對日抗戰的生命線,滇緬公路。

與歐洲的風雲莫測比擬,在悠遠的亞洲,有這麼一個國度一樣非常的不循分。

不過令人不測的是,不等羅斯福對英國施壓,要求他們重新開放滇緬公路,遠在柏林的萊因哈特卻搶先對法國施壓,強令此前一向封閉滇越鐵路的法國當局,當即開放滇越鐵路,以替代滇緬公路被英國封閉形成的影響。

在中原人眼裡,這是德國成心與他們交好的又一大行動。

“荻洲立兵中將!”杉山元進步音量的說道:“你要記著,本身是一名日本甲士,不是一個德國人!不是德國人要我們做甚麼,我們就非得做甚麼。和談這類東西,向來都隻需求在對本身無益的時候才遵循。明白了嗎!”

明眼人都曉得,日本想要篡奪荷屬東印度,的確易如反掌。

這個國度,就是自稱大日本帝國的島國。

對荻洲立兵來講,他太需求一次挽回名譽的機遇了,如果日軍不對蘇聯建議複仇之戰,荻洲立兵或許就將永久落空翻身的機遇,在後勤部分裡呆上一輩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