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寵一生_第三十五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時,楊應琚卻謊報清軍殺敵上萬,緬甸要求罷兵歸順。弘曆按照火線事前所繪輿圖,曉得緬軍已侵入海內。所謂殺敵上萬,滿是一派謊話。在派人調考覈實後,命輕開邊釁的禍首楊應琚他殺。

清軍數戰倒黴,緬甸軍隊乘機進擾雲南。

另有皇七子永琮,他與永璉同為嫡子。也是在朕透露了愛好以後,因為出痘逝去。而後朕再也不敢過分靠近皇子,就怕他們會遭受不測。

隻是楊應琚死了,派誰出戰又是一大題目。弘曆連夜調集大臣商討,最後決定任明瑞為雲貴總督兼兵部尚書,率軍入緬甸作戰。

看弘曆執意如此,太後鈕祜祿氏歎了口氣,隻得放行。

乾隆三十一年正月,弘曆派大學士楊應琚自陝甘移督雲南。

吳書來悄悄走到床前,輕聲道:“皇上,這些日子致齋公子一向在逸軒閣守著,主子該如何回話?”

弘曆勉強抖擻起精力:“朕明天到逸軒閣去。你派人奉告致齋一聲。”

我不曉得永琪究竟是如何抱病的,是不是被人所害……”

弘曆大病一場,不時不見好。每天都有三五位太醫保護在側,太後嬪妃更是幾次探視。

七月初八,弘曆從圓明園啟鑾,奉皇太後前去熱河避暑去了。六天以後,皇後烏拉那拉氏歸天。

弘曆便昭告天下臣民皇後奄逝,詔曰:“皇後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客歲春,朕奉皇太後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後性忽改常,於皇太後前不能恪儘孝道。比至杭州,則行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京調攝。經今一載餘,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後福分陋劣,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而至。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複循孝賢皇後大事辦理,止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外務府大臣承辦。\"

乾隆二十八年蒲月初五,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警,是永琪親身揹著我逃出火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我封他和碩榮親王,本來是想要給他應有的尊榮。誰曉得永琪封王後即抱病不起,英年早逝。

這意味著那拉氏不但落空了皇後的位號,並且被永久地、完整地從天子諸後妃中剔除了。

十三阿哥是四爺僅剩的嫡子,身份最為高貴,這倒也說得通。不過皇後早就冇了權力,能做得成這件事?

在熱河度過了酷熱的夏天,聖駕便出發回京。誰知方纔從熱河回到都城,弘曆便接到八百裡加急奏報,緬軍入侵雲南。

誰知一個月後各種跡象都顯現,永琪過世乃是皇後所為。

弘曆緊緊抱著和珅,心中難過到了頂點。

從乾隆二十年起,緬甸軍隊便不竭擾亂清朝耿馬、孟連等土司。乾隆三十年,緬軍乃至進犯雲南九龍江橄欖壩,入據車裡城。雲貴總督劉藻遣兵征討,卻因批示失宜,反為其敗。

對這個成果弘曆並不信賴。從客歲起皇後便被囚禁,如何能有才氣暗害永琪?

楊應琚到任後,批示軍隊擊退了緬軍的進犯,光複了失地,本為大功一件。誰曉得楊應琚卻是以而傲慢輕敵,貪功啟釁,他自普洱移駐永昌後,致書緬甸國王,聲言將率雄師數十萬征討,要緬甸投降。因而緬甸起兵迎戰,兩邊戰事複興。

就是永琪,也是在他成人以後,朕纔敢加封,誰曉得他也躲不疇昔。朕甘願這都是不測,可如果不測,這不測未免也太多了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