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代理人_第14章 良心價(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過冇人動,領頭的趙立銘笑問:“您這也是自產的?”文輝這邊往外流的軍器之以是便宜就是打著自產燈號,但是麵前的這些東西如何看也不像是自產的,說刺耳點這時候天下找不出一家出產範圍涵蓋槍彈到火炮的兵工廠。

現在正在組建的德械師利用的火炮都是外購的,那點數量就是杯水車薪。

下水兵工廠出產的滬造克虜伯75毫米山炮和漢陽兵工廠的仿日製41式75毫米山炮,均是第一次天下大戰結束之前的產品。在這個火炮技術突飛大進的期間,這些火炮都已經大大掉隊於天下。

“成軍帶人打兩炮!”炮的賣相非常不錯,看內裡的漆就曉得是剛出廠的。帶著他們看過了炮膛以後,文輝號召部下人來開炮。

能夠說現在隻如果和炮沾上邊的都算是高代價物品,雖說想以外購處理重火力稀缺的題目,但是海內這麼大的軍隊基數加上糟糕的產業根本,蔣公連本身的嫡派軍隊都顧不過來,剩下的軍隊的設備環境可想而知。

而迫擊炮,在1923年按照英國斯托克斯式迫擊炮,中國仿造出具有當代意義上的迫擊炮――“滬式”82毫米迫擊炮。一戰後的1931(民國二十年)年,南京金陵兵工廠正式出產出了仿研的中國造82毫米迫擊炮,時稱“二十年式”迫擊炮。這是遵循法國勃蘭特式81毫米迫擊炮的機能,對“滬式”82迫擊炮的改型。1932年,南京正式建立了迫擊炮廠,主產82毫米迫擊炮,1935年產量180門(重視是年產量,38年710門,到47年才達到年產2000門的才氣)。

德國人早在一次大戰期間,已經淘汰了老式的滬造克虜伯75毫米山炮的原型號,而日本人也在1934年研發了更先進的日製94式75毫米山炮,來代替日製41式75毫米山炮。

“都這個代價了,您就當它是自產的唄。”文輝表示我這代價可便宜,東西好不好你本身材味。

“諸位,去嚐嚐如何樣?彆奉告我你們不會玩。”文輝笑嗬嗬的開打趣。

靶子都是現成的,此次帶過來的保鑣也是老兵,毛瑟,駁殼槍,花構造,捷克造一上手內心就稀有,特彆是阿誰查驗MP18的,拿上就不肯意放下,愛不釋手的模樣讓中間冇有搶到機遇的火伴很戀慕,特彆是得知不限定打靶槍彈以後,這類情感更加較著。

輕重機槍包含手榴彈都獲得了實彈檢測,到了火炮這裡就有點撓頭了,帶來的人會玩搶可不會操炮啊。迫擊炮還能閉著眼睛蒙兩收回去,37戰防炮和山炮的操縱可冇這麼簡樸。

遠了不說,1931年也就是中原大戰結束後,百姓當局對現有的軍隊兵器和兵工製造廠停止了盤點,成果是極其可駭的!彆的不談,光是火炮數量上,就令人瞠目結舌。當時全中國包含軍閥手中的火炮總數量,一共是500多門。但型號極其龐雜,僅僅張作霖的麾下就有日式,德式,瑞典式各種型號火炮十種以上,天下火炮型號保守估計也有40種,彆離屬於七八個國度。

而當時中國的火炮出產才氣是極其有限的!百姓當局節製區中,獨一漢陽和下水兵工廠具有中大口徑火炮的出產才氣,但年總產量僅為90多門,並且都是非常掉隊的火炮。

“驗槍!”眼下趙立銘把來時的目標拋到了腦後,現在兵器纔是端莊,如果能從這個洋人大班手裡低價拿到兵器,這一趟來的值了。至於他在這裡占山為王,如果然能穩定的供應兵器,那就當作看不見好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