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敏親王一如既往的不摻雜,連帶著燕祺都躲在家中,幾位郡王的首要目標就是天子,倒是並未對他們脫手。過後一查抄倒是隻死了幾個亂跑出去的仆人罷了。這一場戰役當中,天子大獲全勝,但也是元氣大傷,如果不是燕弘的軍隊及時趕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必然。
幾個儲君候選人一下子死了大半,燕祺又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人物,他本身也冇有爭奪之心。理所當然的燕弘就成了世人眼中的太子,再說天子本來也是屬意於他。等戰亂安定,天子的身材卻一天不如一天,以李閣老為首的官員便開端推舉讓太子早日即位。
君長寧已經放下了紙筆,瞥見王統領出去,笑著問道:“統領大人這時候過來,不知是為了何事?”
新上任的醇郡王燕淮是個聰明人,不然的話也不能活到現在。他最善於的即便看人眼色,跟新帝深談一次以後便曉得本身要如何做。對於良妃,他就交給自家出世低心氣高,說話刻薄刻薄的老婆,這老婆當初還是良妃吹了耳旁風,讓醇親王給他挑的,現在一報還一報,醇親王王妃的刻薄都送給了良妃本身。
君長寧並不曉得貳心中所想,見他略有閃神的模樣,便問道:“如何了?”
比及了書房,君長寧提筆寫了一封家書,他也是曉得張氏跟君老爺的擔憂,君家子嗣一貫困難,在他之前另有九個姐姐,他跟顧玉荷的年事都不算小了,在當代早該是幾歲孩子的爹孃,但一向卻冇有動靜,家裡頭能不急纔怪了。想必現在有了動靜,張氏也能放心一些。
君長寧卻不料,本身說完這句話以後纔不過半月,都城那邊便來了人,宣旨的大寺人竟然就是當初秦關那位,笑容滿麵的大寺人頒佈的旨意,真是讓他調職回京。
一萬兩在百姓家看來是非常多,但對皇孫貴族來講那算是個屁。更彆說燕淮壓根不準良妃分開,也就是說良妃的梯己也不能分開,燕祚分炊出去的時候,燕淮就派人在中間看著,多餘的東西一樣不準帶著。良妃倒是想要鬨騰,但現在的醇郡王王妃也不是茹素的,不曉得從那裡弄來良妃的嫁奩票據,要走也能夠,隻能帶走上麵寫的。
他倒是想到,本身畢竟已經娶妻生子,如果他不肯意的話,燕弘恐怕也逼迫不得,兩人隻能保持君臣的乾係罷了,倒是不消那麼操心。
王統領固然不曉得天子跟君長寧的兩三事,但也曉得天子跟君大人是多年瞭解,傳聞在孩童期間都在青山書院肄業,當年在邊陲的時候,這位看起來肥胖的君長寧還救過天子的命。天子即位以後,對君大人多有犒賞,幾近每一年都要有大寺人過來專門褒賞,乃至在廷議上也誇起過,如許一來,王統領在君長寧麵前天然是恭恭敬敬的。
對於燕祚就更簡樸了,先斷了他的財路,直截了當的分了家,一個庶子,有冇有醇親王的庇佑。燕淮要分炊莫非還要看誰的神采不成。再說了,前次醇親王謀反,固然冇有直接被剝奪爵位,但產業已經刪減了很多,為此他那位眼皮子淺的王妃已經嘮叨了好久,燕淮天然樂意給點銀錢就打發了燕祚,一來是省錢,二來就是奉迎天子。
天子既然做了這一手,天然不成能毫無籌辦,在幾位郡王都未活過神來的時候,燕弘統領不知何時返來的鎮北軍,直接用暴力的手腕將此次謀反彈壓,賢郡王、康郡王連帶著兩位世子死在戰亂當中,醇親王中箭上馬,固然隻是重傷,但一輩子都要躺在床上,更彆說他現在身上另有一個謀反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