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幾分神通神通,卻並非正道,不為朝廷所取。”
他曾多次上書諫言,卻被王威一一反對,眼看群雄並起,在大周江山上肆意馳騁,不由更加奮懣。
聽聞高楷占有二州,自主為將軍,他再次上書,欲領兵征討。
褚諒一起走來,見合川城中,非常安寧,士農工商皆井然有序,不由獎飾一聲:士廉管理有方。
仰仗這份友情,他才主動請纓出使疊州,說降孫士廉。
孫士廉將兄妹二人接到疊州,善加扶養,視為親生骨肉。
孫士廉曾感慨:“我這外甥,有王佐之才。”
孫士廉對他客氣相待,卻對投奔一事,不置一詞,隻把他晾在城中,不聞不問。
“當今陛下繼位後,因年幼,朝政由尚書令把持,其驕橫放肆、權傾朝野。”
楊燁雖不喜子虛烏有的成仙之說,卻對這道人平增幾分好感,不由慎重回禮道:
“此番態度竄改,怕是另有變故,卻不知何人從中作梗。”
“士廉不是個野心勃勃之人,更未曾肖想擁兵自主,圖謀天下。”
“這……”世人皆是嘩然,前有皇甫貫四萬雄師來勢洶洶,後有這鐘祁連三萬戎草率視眈眈,可謂腹背受敵,兩麵夾攻。
“皇甫貫上書彈劾,卻遭貶黜,淪為河州刺史。”
他凝神一看,隻見這楊燁頭頂紅氣如雲,凝而不散,正中更有紫光飛旋,似一柄玉圭。
“這河州刺史皇甫貫,是何來源?”
原覺得此事,起碼有八分掌控,卻不料剛一見麵,便迎來當頭一棒。
他對孫士廉堅信羽士,極不附和,殊不知,孫府當中另有一人,更是心焦。
“貧道崆峒山煉氣士通玄,見過少郎君。”
楊燁一時懸心,趕緊前去正堂拜見母舅。
皇甫貫故意殺賊,卻不能違背節度使的號令,擅自出兵——這與那些反賊何異?
沈不韋拱手道:“此人我略有耳聞,其出身關中大族,曾是先帝的千牛備身,屢受先帝汲引,曾官至輔國大將軍,深受正視,對大周忠心耿耿。”
“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通玄道人來至疊州,一則為了禁止孫士廉投向高楷,二則,為這楊燁而來。
喜好建國天子:從望氣術開端請大師保藏:建國天子:從望氣術開端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高楷微微點頭,這倒是一個忠臣。
見薛家父子嗜殺成性,並非明主,便去官而去,遊學天下。高楷攻取洮州以後,方纔迴轉疊州。
高楷眉頭微蹙,四萬雄師來勢洶洶,又有老將統領,確切應當暫避鋒芒。
不由暗讚一聲:“好一個王佐之才。”
隻是,廣武小城寡民,一味守禦必定對峙不住,遲早被雄師攻破。
皇甫貫當即命令,調集全數兵馬,總計四萬雄師,攻向廣武。
高楷環顧世人,沉聲道:“現在已是危急存亡之時,諸位可有竄改乾坤之計?”
正巧,褚諒受命前來講降,卻屢吃閉門羹,母舅孫士廉本無自主之心,卻一變態態,反對投奔,又與羽士訂交莫逆。
他剛至石階下,卻見一個頭戴蓮花冠、清氣盎然的道人,從堂中邁出,徑直向他走來,打了個頓首,道:
本覺得石沉大海,卻不料,這老邁昏聵的王節度使,竟然同意他出兵。
“是!”褚登善昂首服從,不由感慨主上用人不疑。
這番變故,惹得褚諒百思不得其解,卻又自發無顏麵對高楷,隻得在城中逗留,想方設法求見,卻如泥牛入海,毫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