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往事_第022章 隱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當然除了對中國宣戰以外,德國人此後不得對法國、英國、非洲、美洲抱有野心,

希特勒大喊道:“如果我們失利了,我們就沒有存在的需求了,弱肉強食是天然法例,我們不能證明我們是強者,那被人吃了也沒需求遺憾,我是絕對不會跟英美痞子和談的。”

不管在任何時候,希特勒在其海內都有反對他的人,隻不過希特勒運氣好,固然有幾次刺殺,但是他都逢凶化吉了,

美國人的前提很優厚,分享核技術,如許德國就不必擔憂美國會用核彈進犯他們,因為德國也有,

凱特爾一向死力逢迎希特勒,不過他也是有才氣的,當初希特勒在橫掃了西歐以後決計打擊蘇聯凱特爾又表示了分歧的定見,並提出了一份不要打擊蘇聯的定見書,希特勒對此毫不睬會,從這時候起,凱特爾轉而到處逢迎希特勒,1941年7月25日,水兵元帥雷德爾在一份定見書中建議在地中海海區實施軍事掃蕩行動,並加強北非的作戰力量,凱特爾為製止引發希特勒的不快,提請完整點竄定見書,

一眾初級軍官相視看了一眼,他們對於希特勒的行動非常不睬解,感覺他們的元首就像一個瘋子,

明顯戈林不會說話,他的話深深的刺激了希特勒,幾年前戈林很受希特勒賞識,但是自從開戰後,希特勒就越來越討厭戈林這個目光短淺的死胖仔了,

明天他們不想因為德國的原因而讓白人失歸天界話語權,是以他們希冀能壓服希特勒,讓希特勒竄改主張,

已經升任少將的施陶芬貝格在一旁悄悄的聽著這統統, 施陶芬貝格本年37歲,等他成年的時候,德國已經是任人宰割的敗北國,為了尋覓挽救國度的體例,施陶芬貝格挑選了參軍作為複興家屬和德國的門路,1

希特勒1933年下台以後,國度社會主義和衝鋒隊為施陶芬貝格的職業生涯供應了闡揚才調的空間,年青的施陶芬貝格也被納粹所鼓吹的國度社會主義和希特勒的“小我魅力”傳染,成為衝鋒隊的成員,反對衰弱的魏瑪共和國,他對於帝國軍隊和民族活動之間的聯絡堅信不疑,1936年施陶芬貝格百口遷往柏林,他也在柏林軍事學院接管了進一步的培訓(1936-1938),1939年被從第6裝甲旅調至總參謀部,

而戈林看希特勒對希姆萊非常認同,他一向視希姆萊為本身最大的合作敵手,他道:“元首,固然英美不成信,但是跟黃種人比起來,他們起碼跟我們的膚色是一樣的,風俗、宗教也差的未幾,我以為他們比黃種人更加的可靠,就算真的失利了,被他們打敗,我以為起碼他們不會殺光我們日耳曼民族,但是中國人可就不必然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