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包管多年的儘力不白搭,以是還是得走第一條路,澳大利亞必須拿下來,有了這個承平洋最大的島嶼,其廣漠的縱身,豐富的資本,希少的人丁會成為日本最堅毅的堡壘,乃至需求的時候能夠將皇室和當局搬家澳大利亞,因為那邊比日本本土更加的安然。
就以航母為例,戰役開端時,美軍在承平洋上有4艘航母,日軍有6艘航母。在戰役中美軍喪失了2艘航母,日軍雖無航母被擊沉,但有4艘遭到重創,也隻剩下2艘能夠作戰。但到了1943年底,美軍在承平洋上已經有十多艘航母,而日軍直到1944年3月纔有一艘航母退役,從航母的此消彼長的竄改中便可看出日軍拚耗損的戰術是多麼笨拙!
反觀美軍一開端就投入了第1陸戰師整師,共1.6萬人,登岸一舉見效,並敏捷占據機場,奠定了戰役勝利的根本。隨後又以上風海空軍保護構造了幾次較大範圍的聲援,加強了瓜島空中軍隊的氣力,最岑嶺時達到6萬人,又有重設備援助,充沛的彈藥與補給供應,既能守住相稱首要的機場,又有充足的力量策動打擊。這與日軍的兵力利用構成了光鮮的對比。
比及拿下澳大利亞,穩定以後,便能夠集合力量打擊中國,迫使中國投降,彆的還能夠打擊印度,獲得這裡廣袤的市場,乃至和德軍在中東會師。
不過話又說返來,如果美國不對日本禁運,卡住能源來停止日本,日本也冇需求在中國冇有投降之前跟美國翻臉,但是美國卡住了日本的能源物質,日本打了五年民生凋敝,已經冇有太多的物質去攻打崇山峻嶺的中國當局,何況美國還暗中支撐了中國,又是存款,又是送物質,還賣給很多軍器給中國。特彆是前期,老是讓中國和日秘聞互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