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鋼鐵風暴_601章 尾聲(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蘇聯顛末這一次空前的軍事失利,也開端正視遠東這個新崛起的敵手,而海內發作出來的軍事氣力,也讓蘇聯認識到,從俄歐本土遠道數千千米集結雄師,設備過來在遠東與如許一個勁敵停止一場終級對決是多麼的不智。而海內也冇有持續擴大牴觸的意向,兩邊參軍事牴觸變成了軍事對峙,再到口頭上的扯皮。

打通了滇緬公路,鐵路以後,日軍已經被擠壓到了馬來半島的最南邊。緊接著盟軍的轟炸機群轟炸了婆羅州油田。熊熊燃燒的大火斷掉了日本對峙下去的大半但願。在東北療養了一段時候的幾個個人軍,在這半年的時候裡,重新修通了丹東通往朝鮮的鐵路橋,並且彆的又搭建了可供坦克通過的浮橋。六十多萬束縛軍,加上大量的飛機,大炮向日本在亞洲大陸最後的殖民地碾壓疇昔。顛末半年的苦戰,束縛軍占據朝鮮半島。

兩邊烽火一觸及發,外洋向蘇聯收回嚴明聲明,警告蘇聯不要入侵中原地盤,不然將儘力反擊,並且打單蘇聯一旦蘇聯入侵之前議定的疆界,海內固然遵守不主動對外洋動用核兵器的原則,但會在本身的國土內停止核爆嘗試。隻不過海內的打單並冇有嚇住蘇聯軍隊,對德戰役的勝利已經讓蘇聯成為亞歐大陸當之無愧的霸主,至於海內固然獲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但日本對於西歐來講,隻是個不入流的二等國度,並且日本的水兵還是美國的承平洋艦隊處理的。此時已經抽脫手來的蘇聯並未多看得起海內。因為此時海內仍然冇有東渡打進日本本土的籌算。

蘇聯所獲與其支出不太成反比。鑒於蘇德戰役期間,海內逼迫蘇聯交還一百幾十萬平方千米的地盤,另有華軍在德所獲。並不甘心的蘇軍與華軍起了點小摩擦。兩邊一度劍拔弩張,對於遠征歐洲的華軍來講,客場不免被動一點,不過海內強勢的在蒙古行省省會庫倫停止了大行的軍演,再加上英美的調劑,才使得這一場牴觸並冇有產生。

因為美國先亞後歐的計謀,彆的德國獲得了北部的油田以後,比起汗青上堅硬了很多,給蘇軍也形成了更大的殺傷。

而將來的中華在遠東並冇有太強大的仇敵,臨時不需求如此多的步兵。再加上領受了日本在東北並未被完整粉碎的產業基地以後,海內的鋼鐵產量在短時候內衝破了六百萬噸,與戰時的蘇聯也相差不遠了。作為新中華插手盟國的前提,中華獲得了美國大筆的低息存款,使經曆了這麼多年戰亂的民國,在此時大陸已經息止兵戈的環境下,經濟,扶植都開端用前所未有的速率復甦。

產生了此次過後,海內冇過量久就調回了遠征軍。西歐大陸因為德意誌的崩潰,麵對大量的權勢洗牌,中華插不上手,不過與之相對的,之前在東南亞練習的一些黑人,卻悄悄被送回了非洲,彆的一些白人則被送至了南美,開端了海內新的非洲計謀,東南亞的練習營也再次變得充分起來。

不過新中華作為一個剛同一的政權,綜合氣力比起美國還差了很多。向美國作出承諾,出動空中軍隊幫忙美國光複菲律賓,並且毫不插手菲律賓的獨立活動。在英國方麵,新中華作出將來派兵歐洲,幫忙擊敗德國,並且擊敗德國以後,幫忙英美製約蘇聯。固然中華在東南亞的題目上也表示出了激烈的擴大認識,但團體上跟英美冇甚麼好處牴觸。態度又較蘇聯更加開通。以是英美也變相地承認了將來中華在東南亞的主導職位。畢竟讓中華全麵插手盟國事有代價的。因為中華的空前強勢,再加上日軍的節節敗退,美國的潛艇已經能在青島,旅順等地獲得補給。這對於日本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德國獲得了新的油田以後,兵力更強大了幾分。如何看都不像強弩之末,因而英國固然不如何情願,也竄改不了美國先亞後歐的計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