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墓誌銘記錄事件產生後第二天,身懷有孕的李仙蕙因難產而死,但《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等史乘記錄永泰郡主亦死於坐罪。中宗複位後追贈李仙蕙為永泰公主,以禮改葬,號墓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誌銘出土。她是中國汗青上獨一一個宅兆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稱。
因而葛福順將韋等人的首級送給李隆基,李隆基在燈下看過以後,便與劉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門,鐘紹京帶領著工匠二百餘人,手持斧子鋸子跟在前麵。李隆基派葛福順帶領左萬騎攻打玄德門,派李仙鳧帶領右萬騎攻打白獸門,兩邊商定在淩煙閣前會師後,即大聲鼓譟。葛福順等人彆離殺掉守門的兵將,攻入宮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門外,半夜時分,聽到宮中鼓譟聲以後,即帶領總監及羽林兵進入宮中,在太極殿賣力保衛中宗棺木的南牙衛兵們聽到鼓譟以後,全都披掛整齊呼應李隆基等人。
時候線:681年承平下嫁薛紹,同日李顯迎娶韋氏;683年12月李治駕崩;684年2月李顯被廢,李旦繼位;688年李衝造反,薛紹兄長參與,薛紹受扳連死於獄中;690年承平再醮武攸暨;
武攸暨敢怒不敢言,承平心胸慚愧,嫁疇昔以後便冇有橫眉以對,但武攸暨卻始終對她懷有防備之心,親身扶養前妻留下的女兒永和縣主。而承平自有四個後代,見他如此,便也隻一心扶養薛紹的孩子,閉門不出,連宮中也不去了。
永淳二年(683),十仲春,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訊斷者,由天後決定。四天今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後。
垂拱二年(686年)鞭殺故太子李賢二子,唐之宗室被殛斃殆儘,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
婚後承平、薛紹二情麵投意合,很幸運,但是薛紹的兄長忌諱承平是武後之女,常跟薛紹說公主不好。兩年後高宗歸天,太子李顯繼位卻很快被廢,豫王李旦繼位,卻隻是傀儡,武後臨朝擅權。
李顯曾特地下詔免承平公主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施禮
光宅元年(684年)仲春,李顯籌算任命韋皇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裴炎力諫,李顯活力地說:”朕即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成?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製,自專朝政。
承平悲傷欲絕,痛恨母親,上官前來勸說,表示武後此舉實是為了保全她,並勸她為了後代抖擻起來。以後武後讓她下嫁武家子侄,她不肯意,負氣之下,用心選了已經有老婆的武攸暨,卻冇想到武後竟派人賜死武攸暨之妻,令她下嫁。
朝堂上風起雲湧,承平固然極有見地策畫、肖似武後,偶爾也跟母親、上官會商政事,但並無攬權的誌願,勸說母親寬待李顯以外,隻想與丈夫和後代過自家的承平繁華日子。但是樹欲靜風不止,就在她剛生下第二子薛崇簡不久,薛紹的兄長參與李衝造反案,薛紹遭到扳連,死於獄中。
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驅逐,並把她與承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旁觀,以證明本身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準,殺上官婉兒於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