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我被放出之時,才得知您已歸去多日。那一刻,我心如刀絞。父皇!您為何不等等,兒臣還未向您呈報,這數年光陰我究竟如何度過,您怎能拜彆?!
太子很驚奇,但並未群情我父親的對與錯。
我說:“秦無措!你竟敢發兵犯皇城,此乃九族並誅之罪!你若能知錯,馬上退兵,陛下定恕你全屍而死,所涉世人一概免罪!”
我迷惑:“如父是想――”
兒臣定然不負父皇所望,做一個真正的天下之皇,定要打下一個大大的國土!
下人應是退去。
我問:“戧師蘊直,這是詭計!若戧師不語,又以何蘊直?!”
我說:“父親,兒臣定然不負父皇所望!”
……
為了這個悲濁之世,您耗操心力,值此暮年,您這白髮人親身來送黑髮人。
我覺得,不管當初你父如何設想於我,都已成舊事。此封號,與朝臣、與兄弟交誼,總算有了交代。畢竟你我訂交一場,微末之恩,不能相忘!
源丞帝眼中的天下,是統統人族地區。父親在乎的是萬民能夠獲得安生,源丞帝在乎的是他的邊境。
……
上古源丞朝,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我問:“言之未納,又當如何?”
“他是何意?”
父親說:“直兒,本日已然成年。好男兒,就當頂天登時!你要擔當起安天下的大任,不責備國稱皇,但爭無冕之王!”
……
史籍經卷,皆可通讀精研。我將來要做一個明君,要讓天下人記著,我是您的兒子。
父皇曾言,定天下,可直取、可智取,我以質子謀天下,看似愚魯,倒是大智!
……
也是在那一日,如父派人傳來一封手劄,我一看,本來是多年未曾聯絡的秦直寫來。
要更多的國土便要更多的軍隊、更多的賦稅,如此,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當朝太子外出遊曆,需路過焚丘之驛。父親與舍儀設想,令我於焚丘與太子韋幕瞭解。以便來日,為安天下計。
我交友甚廣,便是朝中文武也成了我的座上賓。每日府中論道之音不斷於耳,畢竟是來往無白丁。如許的日子,我很對勁。
我說:“傳信宮中,我身有恙,身不能行,念念不忘兄弟之情,夢中夢話,欲求見皇兄一麵。”
……
“守城將士如何應對?”
聽到那句話,我的腦筋空了。
如父道:“不語之戧師,便非戧師。”
我是秦直,那一年,我十五歲。
那一年,我已長大成人。
父親說:“天下稱王總好過稱皇,那塊鐵疙瘩不是那麼好戴的。那需求堅硬的脊梁與無雙的意誌,我秦家立品世俗之間,而非眾生之上,你這個決定,為父不準!”
……
戰役老是無趣的。關於戰役的統統,我都在試圖忘記。我記得,看到老父的最後一眼之時,他的模樣。
……
當時,我纔想起,我另有個官方兄弟。
是啊,父親說,三千兵卒隻是裝點下門麵。三千具屍身將成為三千個符文火種,這些火種足以在天下民氣中燃起沖天怒焰!
秦直!我看錯了你。直到此時,我才發明,這是一個詭計。一個天大的詭計!
……
……
我問:“父親可決定生前之事,又如何決定身後之事?!”
我說:“秦直乃是是朕的拯救仇人,以怨報恩之事,豈是天子所為?更何況,他更是朕的義兄,朕還是要顧及手足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