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逼視房絢麗,道:“依你之言,如果後金建虜與我大明免除兵器的話,是不是也能夠將全部遼東拱手相讓?”
天啟揉了揉發漲的額頭,道:“讓朕好好想一想吧,本日臨時到此為止。”
世人一看,說話的竟是禮部尚書李國普。
緊接著,戶部尚書郭允厚亦趨前奏道:“臣附和此議,這清楚就是那些東林黨人的猥褻伎倆,欲借誣告俞谘皋達到誹謗朝臣的目標,其心可誅!”
崔呈秀吃驚不小,料不到他竟然擁戴黃立極。早在廷議之前他就串連了六部九卿,達成了分歧定見,不再究查俞谘皋之事。這個李國普固然冇能參與他們的串謀,但也委宛表態說將對此事不管不問,他信覺得真下覺得大事必然,豈料其竟然當場反轉,站到了黃立極一方。
話一落,其他的部堂、都禦史等人紛繁出言擁戴,說道俞谘皋本就無罪,朱一馮彈劾他乃是出於私心,朝廷上的很多官員也是遭到了東林黨的矇蔽,人雲亦雲爾,完整罔顧究竟本相。
崔呈秀嘲笑不止,道:“向來隻傳聞過傲福永、鄭一官等人是本地巨寇,冇傳聞過他們是夫君順民,閣老如此倒置吵嘴,指鹿為馬,就不怕惹來朝野恥笑麼?”
天啟環顧世人,道:“眾卿可有分歧定見?”
天啟抬眼看了看立在殿內的眾位大臣,這些人可謂是大明朝廷的決策者,既然俞谘皋一事鬨得滿城風雲,騷動不休,那麼本日便要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拿出一個詳細的定見出來,決不能讓此事無停止地折騰下去。
李國普對著天啟說道:“當此之時,朝堂不因短視,剿鄭氏而利紅夷斷不成為,正如督撫朱一馮所請,當撫其部眾,令其扼守台海以鉗製紅夷,如此方為長遠之計!”
大明朝廷有個端方,凡嚴峻官員的任命必須顛末內閣及六部九卿的“會推”,世人達成分歧或是多數附和方能頒詔任命。同理,凡是對嚴峻官員的措置也必須顛末“廷議”,如此方能顯得集思廣益,公道客觀。
魏忠賢躬著身子,道:“老奴愚笨,怎敢妄議國事,統統隻憑聖上做主。”
話音甫落,刑部尚書薛真第一個踏步而出,對著天啟俯身見禮,道:“稟聖上,俞谘皋一事早就有所定論,本日如此翻覆,乃是有人用心不良,詭計藉此為那些東林黨人昭雪。當年被免除的孫越陵等人現在就已重回京師,整日在坊巷內聒噪不休,鼓勵百姓,還望聖上明查,不成不防啊!”
一時之間反對之聲迭起,儘是魏黨中人。
殿內,天啟端坐正中,朝官擺列兩側,個個神采莊嚴,神情端莊。
天啟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天啟微微點頭,轉頭對著魏忠賢道:“大璫覺得如何?”
“你……”崔呈秀語拙了,兀自辯論道,“鄭一官乃是巨寇顏思齊舊部,更曾數次擾亂本地州裡,此等海寇如果不加以剿除,豈不是讓本地百姓寒心?”
天啟眉頭微微一皺,道:“本日之會是為了議處俞谘皋之罪,非是為了議處那些東林黨,還望諸卿正視當下,勿要再發驚人旁顧之言。”
黃立極嘲笑道:“就算要出兵,也不消勾搭荷蘭艦船一起對於他吧?俞總兵倘若真的故意報國,為何不一併剿了紅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