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活著_34.喝酒的藝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喝酒最常見的場合就是,宴席上,賓主都坐定了,然後仆人舉起酒杯,開個祝酒詞,也叫收場白,我們多叫剪綵。第一杯都風俗喝完――帶領都說,第一杯大師都乾了,今後的隨便!實在第一杯是摸索大家的酒量,有些人“咕”地就乾了――豪放,有些人像喝的是毒鼠強、ddt,但都喝完了――誠懇但不痛快,有的人就淺嘗輒止,偷偷地放下了酒杯――滑頭,又些人一再聲明不能喝酒:高血壓、心臟病、香港腳……但除非你是帶領,這杯你是不能倖免的,因而拿出電影裡女**員的精力,乾了――實在。

有一段時候,好男人朱枸足不出戶,連禮拜天都一向在家歇息。期間,朱枸先生就在家跟幾個一樣落魄的朋友一不謹慎又喝高了。現在在寫這段筆墨的時候,另有點暈乎的感受,想到甚麼就寫甚麼,這些筆墨就權當是喝酒的副產品吧。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是李白豪宕之氣,讓好多羨煞不已。武鬆“三碗一過崗”揭示了他的豪傑氣勢,“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酣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草聖張旭“每酣醉,呼喚狂走,乃下筆”,因而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這些都是豁達之人,我輩隻能懷想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