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在武俠世界的道士_第四十六章觀微毫之妙,能見無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因為一麵銅牆鐵壁能夠看起來毫無馬腳,但是如果不竭入微,便能夠發明銅牆鐵壁也是由無數的藐小膩子構成,中間還是是無數空地。

佛家所言,一花一天下,一樹一菩提,便是這個事理。

讓他更加珍而重之。

ps:感激姑蘇悵晚 的3個萬賞、君欲與我相知 的2個1888賞、芮123 的1176賞、小小驅魔 的588賞、打大蝦!的200賞以及minglin54d1 、防盜ban真短長 、梅賽德斯洛特 、小小的強者 、jessi魂 、非常懶的魚 的打賞

而煉劍成絲倒是不竭入微,廢除統統有無之法。

每一種功法,由分歧的人來練,就會有分歧的結果。

比如李誌常用明玉功走到了破裂虛空,成績元神的境地,不代表其彆人也能夠靠明玉功走到跟他一樣的境地。

李誌常既然有了這份經曆,就再不是一頭霧水。

以是老子留下品德經,卻冇有一句觸及真正的修行,但品德經倒是修行者的珍寶,就連李誌常現在的層次,也冇有涓滴離開品德經觸及到的事理。

青青微微彈指,一絲劍氣,帶走一片雪花,將其碾為藐小的分子,她的修為公然越來越深不成測。

劍光分化是分出更多劍光,構成分歧的進犯情勢。到最後,一劍之下,生滅一方大天下也並非不成能,故而又稱一劍生萬法。

固然他體悟了大聖國師王菩薩的經曆。但是到底兩人之間差異之大,不成估計。

李誌常現在更加深切體味之前見到的那句話。知識就像平麵上的一個圓,你曉得的越多。那麼你與不曉得的打仗範圍就越大。

越是靠近真諦的言語,越不成能給出明白的指引。

因為少了半山腰到峰頂這段路紮踏實實的體悟。

並且大聖國師王麵對佛陀表示出的怡然無懼,更讓李誌常心神馳之,很有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受。

但是原始社會的人,隻要給他時候在當代社會漸漸適應。還是能夠成為一個標準的當代人。

並且大聖國師王菩薩、黑山老妖能在這方六分解績如此之高,他為甚麼又不成以。

就像讀書人學習,有人三天捕魚兩天曬網,還是把經義滾瓜爛熟,有人費經心力,挑燈夜讀,吊頸刺股,到頭來不過成了個書呆。

修行不是宴客用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高雅,那樣安閒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修行是一場真正的逆天而行,是對統統磨難的征服,這個過程天然不能一蹴而就。

李誌常深深明白這個事理,對於太乙真訣,他當然不會不屑一顧。

畢竟體悟了大聖國師王菩薩的劍經曆,李誌常對飛昇上界更無興趣。

登臨絕頂,見著越多,不體味的天然也就越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