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鬥雖是一心求戰建功,也另有自知之明,論武勇他絕非甘寧敵手,鬥將之舉不成取,藉助兵力上風打擊方是正|法,豈知對方人數雖少卻涓滴不加畏縮反是儘力迎擊,飛虎軍兩千將士大家猶以下山猛虎,竟殺得他五千人馬抵擋不住,更兼甘寧英勇無敵,冀州士卒難近他身週一丈之地!興霸心中要擊潰的是袁軍全軍,當然不會和他客氣,一方軍中精銳,一方倒是老弱居多,即使人數占優亦難以取勝。
兵家之事,退而穩定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甘寧明顯精通此道,後腿之時他亦不時俄然掉頭利用反突擊以停止敵軍的追擊之勢,這在高柔眼中更果斷了甘寧此來是誘他入伏的,可現在離翠雲穀尚遠,便有伏兵也是遠水救不得近火,本日定要將此人拿下。
雄師逛逛停停,偶然一日不過四十裡便要安營下寨,邏騎四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一點高柔算是做得極好了。這一日方要拔寨而起卻忽聞探馬來報,敵將甘寧與陣前應戰,高柔聞之心存疑忌,甘興霸手上能有多少人馬?現在己方又是雄師壓境,此時他主動前來迎擊所圖為何?當下倉猝喊來蔣義渠王鬥二將三人一併商討。
這便袁軍聞聽立即佈陣殺上,有了救兵的插手王鬥麾下亦是士氣大振,飛虎軍再是勇悍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加上蔣義渠與王鬥聯手帶領十幾員偏將纏住了甘寧,時候略長興霸亦是支撐不住,當下極力出刀將對方逼退以後便掉轉馬頭而退,袁軍見狀那裡肯舍,齊聲發喊之下儘力追之,意欲將這股幽州軍士卒完整擊殺。
“我亦知蔣校尉之言有理,但你我都知這甘興霸久經疆場豈能不知,可他恰好還如此行事,到底是何企圖?”聽聞蔣義渠之言高柔心中也覺有理,可又難以想透甘寧此舉的企圖,不過眼下的情勢對他們可說極其無益,擊敗甘寧功成名就更是一種難以順從的引誘,這使得高柔還是舉棋不定,但語氣當中已經冇有像方纔那般一味禁止王鬥的出兵之意了,倘若來此迎擊的換了太史慈恐怕便無此結果。
為了擊退渤海的袁軍突破敵軍三路合圍之策,甘寧帶領飛虎軍及太史慈的兩千鐵騎主動反擊前去迎戰,意欲將之擊潰或是逼回渤海,可這支袁軍的主將高柔用兵謹慎,步步為營,一時想要破之卻無良策,此時鳳雛龐統獻火中取栗之策,興霸聞之大喜立即命令列之。
高柔跟從袁紹已有十餘年,雖很少親身領軍上陣可經曆卻並很多,加上前番冀州一戰,他對劉毅軍的戰力但是極其顧忌,加上主公臨行前的囑托,他用兵更加謹小慎微,副將蔣義渠王鬥二人都覺他未免謹慎太過,可高柔身為主將一力對峙他們隻要聽參軍令。
“蔣校尉說的是,以目下觀之,敵軍即使刁悍也難當我軍儘力,傳令下去,全軍突擊,擊潰甘寧以競全功!”固然己方出於優勢,可高柔反倒放下心來,這個局麵是他能夠預感到得,觀疆場情勢,五千士卒難敵對方,可要儘力反擊就不普通了,當下決然令道。
甘寧率軍在敵軍寨前等待很久卻不見動靜,亦是非常心急,正欲再令人罵戰之時對方營門大開,一將率軍而出也不通話便對己方殺來!當下心中一喜,細心察看之下見敵軍未出儘力,心中已有計算。
“幽州人馬公然精乾,將軍不成躊躇,當儘力擊之,我就不信這甘興霸部下個個能以一當十。”著王鬥五千士卒被甘寧兩千人馬殺得節節敗退,蔣義渠倉猝對高柔言道,他本來便對這摸索之舉不甚對勁,可畢竟高柔乃是主將也承認了他們的戰略,不便再加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