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_第22章 躬身實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哈哈,表侄子啊,工人如果這麼乾,桃樹非被玩死不成啦,我奉告你咋弄。”劉中義像個園藝師似的講授道,“樹冠垂直照下來處所叫樹盤。在樹盤1米以外才氣施肥和澆水,不然會燒根和爛根。1米以外呈放射狀挖6條溝,深40厘米,寬20厘米,長60厘米。千萬留意不能傷了大根。

劉中義的父親胃口不大,冇幾顆牙,也吃不了啥,很好服侍。12個小時,換兩次紙尿褲就夠了。和桃園的工人比,實在太輕鬆了。

他跟劉中義說,我每晚歸去前,給你大擦個身子,這個就不消你上手了。我家菜園裡有好多青菜,你再買菜彆買青菜了,先吃我就家菜園裡的,我現在一天兩頓飯在你家吃,青菜不吃就老掉了,買青菜貴著哩。

“咋弄?不就是在樹乾四周挖一圈土起來,挖40厘米深嗎?”李濤利誘地問。

劉中義對他說,李叔,在我這彆客氣,該吃吃,該喝喝。我不在乎這些,我就但願你多陪陪俺大,多跟他說說話,彆讓他急著;及時換紙尿褲,彆讓他臟著。有這兩端,我就放心了。其他方麵都是小事。

“……不是圍著樹乾挖嗎?”

一鍬一鍬,李濤的鐵鍬在土裡翻著,土塊在鐵鍬下翻滾,劉中義恍然感覺那是一個個新鮮的童年,而那把鐵鍬就是父親,在給他的童年健身、按摩和鬆骨。

李濤的鐵鍬是李國清常常用的,磨得明晃晃的。那明晃晃的光彩刺激著劉中義的眼睛,他想起了父親曾經的那把鐵鍬。

父親的那把鐵鍬利用了20多年,比彆的鐵鍬都短——磨短了。兩個角磨冇了,成了正方形,每一處都閃閃發光,成了銀鍬。父親每天夙起後,把鐵鍬往肩上一架,就到田間地頭漫步,朝霞把鐵鍬照得白花花的、紅彤彤的,小溪溝裡的水嘩嘩流著,新的一天開端了。

劉中義回到屋,李老三正陪父親聊著天。

挖到第三條溝時,李濤出汗了。劉中義看看時候,過了8分鐘。他說,照這進度,一天弄不了30棵。李濤說,你看我慢嗎?我但是儘了儘力的!

李老三大過劉中義將近二十歲。在劉中義的影象裡,他是個隧道的莊稼人,誠懇本分。但就因為誠懇,一向窮;因為誠懇冇出息,被老婆嫌棄,被兒子看不起。在他49歲那年,他老婆一病死了。兩個兒子一反他的誠懇,卻反得過了頭,一個下獄一個在外埠每天廝混,過一天年一天。

一次,大哥拿去用,把鍬口弄出個大豁子,父親惱了,忍不住嚷了大哥幾句。過了一陣,父親把那把鐵鍬連同其他成品賣了,他說,瞥見了內心難受。

李老三的服侍時候,從早上8點到早晨8點,中飯和晚餐都在劉中義家煮,餬口費和紙尿褲是劉中義出。李老三感覺撿了天大的便宜。當他曉得給桃園整治得乾一個多月,每人侍弄1200棵桃樹,也就是2000塊錢時,他更感覺撿了便宜。

按黃健的體例,咱把溝挖好後,把肥料倒出來,再填土。本年春季下雨少,還得適當澆水。”

“離樹乾多遠?”

李老三說,是嘞是嘞,這都很簡樸,我必然照辦。這對咱乾粗活的鄉村人來講,太簡樸了。你大和我也很聊得來呢。

和李老三拉了會兒呱,李濤拿把鐵鍬來了。他倆一起往桃園火線走去,鑽進了桃園深處。

挖至第三條溝時,李濤俄然停下了,翻開手一看,大呼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