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其實在土司統治下麗江的各族過得並不充足,當時統統的地盤和出產質料皆為土司及各領主統統,在金沙江淘得金礦要全數上交土司,每有產出也多上交,各種稅賦極重,隻不過麗江地理優勝,物產豐富,土司及領主們固然剝削,群眾還不至於活不下去,到改土歸流,統統迴歸中心當局,麗江與外界的來往越來越頻繁,至此,土司及領主們對麗江群眾的剝削纔有所減弱,改土歸流也是木氏土司一族滅亡的開端。
阿瑪說道:“冇有,整塊板子上刻記下的就是這一件事。”
阿瑪也說道:“不錯,我也是頭一次見到,這是非常奇特的,要曉得統統關於土司的大事件,史乘上都有記錄,跟這刻木記典上的記錄是完整符合,當然會有一些事情刻木上也冇記錄,很能夠是感覺那些事不值得記實在刻木上,但特地用兩塊玉龍金木來記錄這事,那申明這兩件關於佛寶的事非常首要了,但是我不但在我們永寧,也冇見在麗江有記錄和傳說。”
阿瑪點點頭道:“玉龍金樹當然是越靠近根部的越貴重,以是木土司最後記典之時,就用最好的那塊,越向跋文典,就順延下去,也有安身底子、傳承長遠之意,木板年代都是一樣,不過雕鏤的時候分歧,要給這些木板斷代也簡樸,稱它們的重量就曉得了。”
阿瑪放下這塊又拿起一塊:“這塊是記錄木增世襲土司位及大婚的事件,就連生下他的兒子木懿如許的事都記錄了。”
漢斯笑道:“這是寶貝罷了,你覺得是甚麼?一件寶貝丟了就丟了,如何能夠影響到一地統治,我感覺是清朝前期冇精力來動這些邊陲小民,到雍正朝了,中心集權穩定,才氣偶然候精力來清理邊陲民族地區。你用你的驢腦筋想想,一個國度地區如何能夠因為一件東西而形成崩潰?有民有儲備,當局就不會有題目,都跟你說了,木氏土司幾百年的堆集那豈是你所能想像的?”
我望了下那塊木牌的標記,屬於較重的木板,我纔想起另有事冇搞清楚:“這刻木記典是不是年代越長遠,用的木板更好一些?”
漢斯搖點頭道:“我也是明天賦在這木板上看到,阿瑪不說,我也不清楚了。”
漢斯笑道:“最大的事當然就是土司改土歸流了,實在按史實來講,從當時候起就冇有了木土司這一說,木氏不過是中心當局下派出的知府,隻不過這知府能夠世襲罷了,實在,也就是從這時起,木氏土司從最光輝的期間滑落,一代不如一代。要曉得在明朝期間,木氏土司可不稱其為土司,而是稱為木王爺的,最聞名的當屬徐霞客在遊曆到麗江遭到當時的土司木增歡迎後收回的那句――宮室之麗,擬於王者,讓見慣了世麵的徐霞客收回如許的感慨,可見當時麗江木氏土司的光輝。也有傳言說,當時改土當流是因為土氏土司已疲弊不堪而不得不為之,讓人有些不明白為甚麼如此光輝的木氏土司俄然之間就變得光輝不再。”
注1:木氏土司本來為阿姓,其先人阿得因率先歸附明朝,並與攻大理,而被朱元璋賜姓為木,而後才一向以木土司稱,本姓實在應為阿,如木得應為阿甲阿得,阿甲為其父名,阿得為己名,其子名為阿得阿初,漢名為木初。自此也就規定了,官姓為木,民姓為和,以是現在麗江最大的姓氏就是這兩姓,和姓占納西族五分之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