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扳道工_第25章 輾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35/36年式反坦克炮的長處首要在於它的矯捷才氣。它是一種輕型火炮,戰役全重僅為432公斤,火炮放在兩個裝有氣壓輪胎的大型車輪上運轉,依托炮手班人力操縱火炮並不吃力。它能夠由汽車或某些近似的輕型車輛牽引,並且將它放在卡車車廂上或鐵路平板車上也非常輕易。它能發射穿甲彈,又能發射榴彈,以是可履行多種任務,而不但隻限於打裝甲車輛的單一任務。它的缺點是穿甲才氣相稱的差。在34年時它的穿甲才氣還被以為是令人對勁的,但到了39年則就顯得非常掉隊了。但是,它的這一缺點卻被西班牙內戰和波蘭戰役中所麵對的老式坦克所袒護了。彆的,坦克上所采取的傾斜船麵也很輕易使37毫米反坦克炮的小型彈丸歸於無效。

此時德軍首要的反坦克設備是一種輕型的牽引火炮,即35/36年式37毫米反坦克炮,37毫米反坦克炮設備在專門的反坦克連內,每個步兵團轄屬一個反坦克連。對這類火炮的信心是在39年8-9月的波蘭戰役中得以建立的,但是,因為波蘭軍隊設備的裝甲兵器極其有限,是以,在德波戰役中這類兵器並冇有經曆甚麼嚴峻的磨練。真正的磨練是在1年以後,當時這類火炮在法國碰到的是具有重型裝甲防護的英國坦克。

而在蘇德戰役初期,德國反坦克炮能力不敷的弊端,能夠說達到了頂點。

看到德國人反坦克炮的渣滓表示,孫琿不由得悄悄光榮。

一時候無數各種口徑的炮彈從四周八方飛來,砸在“KV-1”坦克的身上,乒乓作響,到處都是刺耳的吼怒聲,但“KV-1”坦克堅不成摧,孫琿調轉炮口,再次開仗,擊毀了一輛“3”號坦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