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_吳楚之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伍子胥祖父伍舉、父親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國忠臣。伍子胥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春秋初年,楚莊王勵精圖治,擴大國力,曾一度獲得中原霸主的職位。傳至平王時,因為荒淫殘暴,國勢日衰。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楚平王思疑太子“交際諸侯,將入為亂”,遂遷怒於太子太傅伍奢,將伍奢、伍尚殛斃,伍子胥逃往吳國,發誓必顛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

厥後,果不出伍子胥所料,夫差爭霸心切,於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十五年)率天下精銳軍隊北上黃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與晉爭長。越王勾越乘機集結四萬九千雄師分兩路,一起斷吳歸路,一起直搗吳都。又經笠澤之戰和對姑蘇的耐久圍困,遂置吳國於死地。夫差請和,越不準,夫差終究他殺。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春秋期間楚國人。吳國大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