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設想的半主動步槍。歐洲疆場的蘇聯正在利用SVT-40半主動步槍。美軍更是將M1式加蘭德半主動步槍作為製式步槍。
“王振華你這是笑話我們八路軍不正規是嗎?”
副總參謀長咂咂舌,還是無法的說:
M1911手槍,美軍作為製式設備但是用了70多年。該槍采取槍管短路程後座道理,殺傷力大、可靠、耐用、好維修,是累計產量最多的製式手槍之一。這槍想要退役,就隻能等候複合質料能夠利用。用這類劃期間的新質料來造槍,才氣完整代替它。
“這麼好的兵器,可惜我們還冇有氣力利用,纔是有合適的還是最好的。不過比及我們能都設備上方纔揭示的這些兵器,我們的輕步兵設備活著界上也將數一數二。
“主如果冇有傳聞過哪三個師能有100多個團,首要這個太離譜。”
這款蘇聯的典範之作,PKM通用機槍又被王振華提早仿造了。副總司令和副總參謀長對於這款通用機槍還是非常感興趣,副總參謀長感慨道:
現在我們還是爭奪遵循獨立團的標準將我們八路軍都設備上吧!目前新一團、新二團都已經遵循這個標準設備完了,但是我們八路軍都有100多個團了。小王你說,要甚麼時候才氣全數設備上?”
“冇錯,遵循德軍目前的戰術,他們就是以通用機槍為作戰核心。我信賴我們這款通用機槍也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一任務。”
M1911手槍
“如許我們八路軍還能利用這類兵器了嗎?另有美國能給我們錢嗎?”
成果德國人提出這個全新的觀點,就是同一挺機槍,利用兩腳架時是輕機槍。改換更穩定的三腳架,換上重槍管後就是重機槍,這就是德軍的MG34通用機槍。這架機槍甚麼都好,就是射速太快,每分鐘900發射速。采取75發彈鼓或200發單鏈供彈。”
王振華拿出的美國的M3衝鋒槍,這款槍的特性就是造價昂貴。要不是司登衝鋒槍毛病率高,還非常輕易走火,王振華也不能挑選第二便宜的衝鋒槍。這槍1942年12月12日纔開端退役,王振華竟然先拿出來了。這如果被美國批量出產,王振華就不好解釋了。因而王振華髮起道:
“衝鋒槍先容完了,是不是要先容步槍了?”
“你猜的真準,但是我此次給你們帶來的是一個你們能夠冇有傳聞過的全新版本——通用機槍。這是德國提出的觀點,首要啟事是歐戰結束後,西方國度為了限定德國,就不答應德國利用和研發重機槍。
“首長,你們稍等,我歸去拿一下設想圖。拿著圖紙給你們先容更直觀。”
“M1911手槍,美國陸軍兵器。11.43毫米口徑的半自脫手槍,與我們兵工廠出產的大眼駁殼槍利用不異的彈藥。顛末闡發,這類擼子手槍,跟合適人體工程學。並且利用者也更情願利用擼子手槍。
“這個手槍看起來不錯,但是我們八路軍並不急缺手槍。另有冇有其他兵器?接著往下說。”
56式半主動步槍的圖紙
“即便帶上三腳架,也是捷克造輕機槍的重量,但是竟然有著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真是一個好兵器啊!如果冇有步兵班一挺,我們是不是就用不側重機槍了?”
爭奪現在每個旅的地盤都有本身的修械所。每個師的地區都有本身的兵工廠。我說的師和旅不是現在的師旅。而是國軍標準的1萬2千人的一個師。下轄2個旅,每個旅5千人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