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和司馬欣、董翳二人商討:“張丞、呂彥既死,軍中除了我部親信以外,另有部將存有貳言,該當如何?”
司馬欣勸止道:“少府,這後軍都是老弱病殘,怎抵擋地住楚軍精銳啊!”章邯道:“前軍既潰,中軍豈可再戰。楚軍夜襲的目標,就是衝我中軍大營而來。全軍一係,皆在此處。中軍一敗,我部全軍豈不是要全軍淹冇!”
司馬欣道:“章少府,這驪山雄師的死囚刑徒,並無侍秦之心。我軍連敗,士氣恰是降落之時。敗戰之下,剋日士卒多有牢騷,此番少府若與項籍和談,亦不失為前程也。”
火線與之對壘的,是楚軍的前鋒軍隊,由悍將蒲將軍帶領。在他身後,有一員威風凜冽的將軍按劍而立,但見此人身長八尺,目有重瞳。眉宇之間豪氣逼人,端得是器宇軒昂,邊幅堂堂。
司馬欣與董翳心下一震,本來章邯早就調派密使前去楚營和談。他二人見章邯下定決計,均是大喜。章邯道:“侯始成昨夜渡河前去會晤項籍,如果楚軍有和談之意,剋日必有動靜!”
這些兵士並非是驪山的刑徒,而是章邯從函穀關東出以後一起收攏和調集的秦國正規軍士。幾近都有秦國的軍功爵位。他們對於秦國的忠心與固執,非死囚刑徒能夠對比。
三人正迷惑間,章邯道:“嘗聞項籍身邊有一謀士,年近七十,素有奇計。今項籍未約而許,定然是此人從中作梗!”
司馬欣道:“末將曉得此人,是居巢人範增。項籍與之親厚,事之若父,多用其計。我軍與楚營和談之事,必定是範增參與措置。”
“趙軍已被本將擊退,張耳不敢出戰,是誰在批示這支軍隊!”
眾將受章邯調遣,倉猝帶著兵馬抵抗蒲將軍的軍隊。章邯召見董翳,言道:“董都尉,你帶五千材士,配以弓弩,待楚軍撤退,立即幫手前軍追擊掩殺,牢記,隻能追逐不成近身。如果楚軍回擊,則射住陣腳,切莫讓他們沖毀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