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南明二十年_第114章 初見鄭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少帥,那就是我們將軍了。”鄭森正在愣神,耳邊俄然響起了景昭的聲音。他這纔回過神來,順著景昭手指的方向,隻見船埠的空位上,擺列整齊的兵士火線,一員大將正負手矗立,本來這位就是高衡。

兩天後,艦隊順利到達了新安港,當站在船頭的鄭森看到新安港船埠的盛況的時候,他不由目瞪口呆。固然在飛行的這段時候,他也聽取了蒲德曼和景昭很多關於興華軍和諒山府的先容。但是在貳心中,總感覺安南乃是蠻夷之地,即便是高衡接收很多外僑,但那畢竟是化外處所,能有多麼繁華的氣象,可實際倒是打臉了。

然後就是官牧,蒲德曼等人解纜以後,因為諒山府的人丁已經擴大至三十萬,軍隊擴大到六個旅,以是在高衡的發起下,在諒山府府城內將本來的軍衙變動成了興華軍軍部,機構設立更加健全,對軍隊和全域性的掌控力大大加強。

比如,崇禎初年,一匹普通的戰馬需求銀子三十兩,現在的行情早就已經漲到了五十兩,如果從官方收買一匹戰馬,需求付出五十兩,兩匹應當是一百兩。軍部在此根本上,以兩匹馬為限,進獻兩匹馬者會分外獲得二十兩銀子的補助,以此類推,三匹馬就是四十兩,這大大進步了官方養馬的主動性。

從崇禎十七年計算,本年出世的馬駒要到三年後才氣著花成果,以是目前高衡的馬隊仍然是以馬市采辦的戰馬和緝獲的戰馬為主。不過幸虧馬隊旅即便是完整建成也隻要三千人的兵力,一人雙馬加上預備的馬匹,數千匹足以。

鄭森一起都在策畫著,如何能跟這支人馬進一步聯絡,他固然是少帥,但福建海軍畢竟是鄭家家業的一部分,也是朝廷大業的一部分,他作為宗子,不能不想得更加深遠一些。

以是,以軍部為首,建立了軍部直管的兩座馬場,遴選良好種馬,從公眾中提拔有養馬經曆的人,專門處置養馬事情,為興華軍培養戰馬。

但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明軍是自南向北停止北伐,也就是說當年朱元璋的地盤並不在養馬區,以是在他的號令下,私家馬場遍及各地,為此明廷還創建了一套軌製,叫做馬政。

這不過是高衡的遁辭,他寫信給鄭森可冇這麼多設法,就是抱著一種粉絲見偶像的心態,但是真的見到了偶像,貳心中的那種衝動又消逝不見了。畢竟他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的特種兵班長,而是統兵過萬,麾下公眾數十萬的一方諸侯。而此時的鄭森,還不過隻是鄭芝龍的兒子,並不是講義上的國姓爺,有了上位者心態的高衡,內心已經安靜了很多。

高衡走上前便率先抱拳開口道:“久聞少帥大名了,本日一見,公然是英姿勃發。”

根基上官牧和互市以及緝獲的馬匹在一年內能設備齊備全部馬隊旅,隻要練習出呼應的馬隊,就不愁他們冇有戰馬可用。

而鄭森是福建海軍少帥,二十出頭,恰是方纔出道,一展胸中抱負的時候,還帶著青年人那種意氣風發,指導江山,激揚筆墨的特質。

但鄭森更感興趣的是高衡的軍隊,畢竟作為武將,對於人文風情也就是點到即止,更多的存眷點還是集合在軍隊上麵。高衡帶來驅逐的是清一色的馬隊,這些馬隊的豪華設備和整齊齊截的行動足以讓鄭森倒吸一口冷氣。冇想到在這麼個處所,竟然還埋冇瞭如許一支精兵,要曉得,鄭芝龍麾下最精銳的鐵人軍和仆人衛隊也冇有如此霸道的設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