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騎射不占上風。如果將這些馳射之士投放到中原疆場,或許對以步兵為主的各諸侯軍隊具有必然上風,但對於一樣精擅騎射的鮮卑人、烏丸人,則毫無上風可言。實在這還是靠馬鞍,特彆是馬鐙之助,漢戈馬隊的馳弓技術才勉強與胡騎追平,畢竟人家是半輩子都在馬背廝殺的職業兵士,非半路削髮的仆從可比。
思路飛揚間,遠遠馳來一騎,倒是在濡水南岸巡弋的漢戈馬隊什之一,大聲向馬悍稟報:“稟報部帥,有一個自稱閻誌的人,求見部帥。”
“甲隊休整,乙隊持續。老端方,哪隊的成績不如人,就給對方的戰馬洗刷餵食。”馬悍想了想,又加上一句,“今晚加餐,開烤全羊宴,贏的那隊吃羊腿。”
演練一輪結束,扮演追兵隊的隊率烏追前來陳述方纔那一輪演練的成績:“追擊十裡,回馬放箭六輪,共有二十三人次及十七匹馬中箭;本身七人中箭,九人冇法完成六循環馬箭射擊數,此中有兩人隻發射了兩輪……”
2、設備粗陋。漢戈部不缺馬,部中也有很多匠人擅於製兵甲,所製短弓,能力也不差。但因銅鐵器少,箭鏃製作受限,對於缺刃少甲,首要靠弓箭禦敵的漢戈馬隊而言,這是個較著的軟肋。
(多謝“趙無恤2014”、“虎爺不惑”準期而至的支撐,拱手。)
當然,所謂“曼古歹”,是一套團隊組合戰術,一小我是玩不轉的。要讓每一個漢戈馬隊學會並應用,不但需求超卓的騎弓技術,令行製止的規律,更要有激烈的團隊認識與默契,非耐久練習磨合與凝集力強的軍隊難以發揮應用。不是隨隨便便拉一支馬隊軍隊,乃至“騎馬的步兵”軍隊,練上幾個月就能玩得了的。如果那樣,這曼古歹也未免太不值錢了,如何配得上若大名聲?
中原疆場,仲春,袁術擊袁遺於揚州;四月,王允、呂布殺董卓,驅殺西涼軍;蒲月,董卓餘部李傕、郭汜進犯長安;六月,曹操破黃巾軍於兗州,收黃巾軍數十萬,編成青州軍,正式組建起家班底。
兩個月的時候裡,馬悍持續掃蕩濡水兩岸烏丸、鮮卑各帳落,挽救多量漢奴,更擄掠數千胡報酬奴,很多寇掠慣了的胡人一時難以適應這龐大的反差:這寇邊抄掠之事,不是我們這些草原之狼才調的麼?甚麼時侯漢人也來這一套了?狼吃羊變成了羊吃狼,這另有天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