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_第十三節 臨高人的對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4、派探子日夜監督博鋪海賊的意向。

“自古官兵不如鄉勇、民壯之事多矣!前者不過求糧餉餬口計,後者倒是保衛鄉梓。安能相提並論?”劉進士侃侃而談,“當今之計,求人不如求己。”他對吳明晉拱手道,“明府,大霖覺得:募鄉勇守禦隻是一事。”說著他把本身白日苦思冥想出來的幾條對策說了出來:

吳明晉道:“老先生於此有何良策?”

男人用一幅繩索扣著箱子,一個一個的放下井去,待箱子入了水,再把繩釦抖開,隻聽得井內咕咚一響,便不見了蹤跡。

第十三節 臨高人的對策

“怕甚?有兄弟們保護,就算城破了要逃出命來也不難。承絢是縣學的生員,走不得。吳老爺早看我們家不紮眼了,如果承絢跑了,鐵定找這個由頭革掉他的功名。”

2、堅壁清野,凡村落市集卑小有力設防的、或是海賊大股能夠路過處所的村落則將人丁、財物糧米,雞鴨牲口儘遷入縣城。

“三十兩?!”婦人驚叫了一聲,心疼之色浮於言表。

“回老爺,馮教諭親身去接了,一會就到。”

臨高因為是邊鄙小縣,士紳攏共也冇幾個,有的處所偏僻,海盜涉及不到的也就不來了。有的自設村寨招募鄉勇的,此時要坐鎮守禦,天然也不便來。也就是在縣城裡和周邊幾個都圖的名流,他們好處相乾,天然要來。

“諸位父老,”吳明晉冇有客氣,直接把說話轉入正題,“眼下的局麵:海賊勢大占有博鋪不去。巨舶快船滿港,明日定會溯河而上一起縱掠,局麵危矣!吳讚府本日冒死出城求援,明日可到衛所兵丁三十,但是衛所之兵,不過藉以壯勢,斷不成倚靠!”

“嗬嗬,夫人放心。”那男人一臉篤定之色,“城若不破,看這三十兩的麵子上,本年縣郭都的秋糧的包辦又能落到我手裡,出息大了。如果城破了……”他嘿嘿一笑,“我手裡有幾十個兄弟,乘亂搞一票再出去也還不難。”

另一個也忙說:“添募民壯守禦,自是良策,然客歲颱風大水以後,民生凋敝,若非危急之刻,不成出此驚擾士民之策呀!”

一名名流說:“明府如此忠心,實是全城官名流民之福。但是現在海賊隻在博鋪,並無深切縣內之舉,添募民壯,是否有駭視聽?”

6、多募民壯,城外也不成棄守,三城門外宜各立一寨,以利守禦。

這位癱瘓多年的中年人,就是臨高汗青上赫赫馳名的劉大霖,字孟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這是臨高自唐朝置縣以來第一個進士。不過落第後他即癱瘓不起,以是冇有退隱。

他歪了下身子,身邊的家仆忙幫他挪動了一下:“現在兵備頹廢,還希冀湯參將的人馬?!諸位冇聽得探子回報,海賊都乘大鐵船,不消帆槳來去自如麼?白沙水寨就是傾巢而來,又能如何?”

“事關闔城安危,安敢言辛苦。隻是那李千戶拿捏的很,卑職說儘了好話,才肯撥三十人。那些炮藥鉛子,不消也就罷了,若用了還得雙倍還他。”吳亞年近四十,是個瘦子,保養的很好,看起來比縣令年青多了。他是雜佐出身,冇科甲正路的人那麼有設法,日子倒過得清閒安閒。

“明府說的是。”吳亞點頭道,正說著話,門子來稟,縣裡的主簿、訓導都來了,典史正帶人巡查,一時來不了,教諭則去請士紳們了。明朝紳權很重,處所名流常常無能與處所行政,以是縣內每有大事,請士紳們來商討老是不錯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