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_第一百四十七節 佛山之行(十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佛山這邊替朝廷鑄炮的工廠並很多。但是冇有一家是懂西洋大炮的主炮技術的。李洛由也不懂,但是他有耶穌會的後盾,從澳門乃是果阿招募專門的工匠都不成題目。再者,他另有誇克窮這個英國人可用,需求的時候能夠讓他去找東印度公司這條渠道。

看著掃葉退出去,李洛由策畫著,在登州他存著新近從遼東運來的一千斤紅參另有幾百斤的鹿茸,這就值一萬多兩銀子了――以楊潤開堂的氣力,全數吃下去不成題目。隻是一下子有如此之多的紅參在佛山上市,怕是會招惹來費事。

眼下女人最喜好的,最想獲得的,不過就是廣州紫珍齋的一麵澳洲貨鵝蛋鏡子了。

這位本地的錦衣衛百戶所的林百戶很好說話,常日裡也有來往,隻要他裝不曉得,佛山就冇人會多事說曉得。

吃過晚餐,李洛由在書房裡將兩個本國人請來秘會。

三人喝下了杯子裡的酒。李洛由又給他們斟上。這纔開端進入正題。

他去過一次紫珍齋,一進門就被內裡的整幅巨型玻璃鏡嚇得一跳。玻璃鏡子,李洛由在澳門早就見地過。但是如此龐大、光亮的鏡子,就算是澳門的葡萄牙人見了也都嘖嘖稱奇,稱製造如許龐大的玻璃是不成能的事情。

朝廷對西洋火器的需求增加,這對李洛由來講是絕大的商機――除了商機,他還抱著一份為朝廷軍隊革新兵器,晉升戰力的忠君報國的設法。現在很多宦海中人把火藥火器當作了宦途上的拍門磚,各種火藥配方、火器、炮術的文章、條陳、奏議漫天橫飛。對火器不甚體味,但是對西方科技略知一二的李洛由來講,此中的錯謬之多讓他痛心疾首――這是要誤國啊。他決定:與其讓不懂行的人亂來把火器作為本身的升官符,不如本身來籌辦。

俄然他想起一件事來,從腰裡拽出一把鑰匙,翻開了一個櫃門上的鎖。從內裡找出一本“帳本”來。這個帳本的毛藍布封麵上隻要“佛山鎮”三個字,上麵是年號:崇禎元年訂正。

第一百四十七節佛山之行(十三)

李洛由為了奉送便利,在紫珍齋裡采購了很多別緻的玩意,分儲幾處,便於隨時取用。

“來,我們小酌一杯,邊飲邊談。”他從櫃子裡取出三個酒杯和一個玄色的酒瓶。這是千裡迢迢從歐洲運來的葡萄酒。李洛由不如何喜好這類酸澀的酒味,更不喜好冇有下酒菜這麼乾喝,純屬為了裝點應酬本國客人。

此次他帶兩個本國人到佛山,是為了兩件事。一是看可否在佛山斥地佈道的據點,李洛由是個上帝教徒――其父暮年到澳門作買賣的時候受得洗。李洛由成年前,一向隨父親住在香山澳,少年時候就教堂裡隨神甫學習,他對教義教理之類的東西興趣不大,倒是對歐洲的天然科學和數學很有興趣,代數、平麵和立體多少都學得不錯,在本時空是極少數把握西方數學的人才了。

不過在乎大利人的經心調教下,這個鹵莽的德國教士已經變得文明很多,起碼也曉得常常沐浴換衣服了。他原有一把大鬍子,為了便於佈道,已經把鬍子剃得精光,看上客歲青了很多。

當下取了一麵紫珍齋的鵝蛋鏡;一盒的十二色玻璃瓶裝蒸餾花草香水;一盒銀托口紅棒,最後又取了一盒珍珠,這可不是紫珍齋的東西了,而是真正的“東珠”――遼東的珍珠以大而圓潤著稱,遠勝於廣東將近乾枯的“合浦珠”。也是他常常販運的貨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