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支固然組裝得很快,每天能完成80多支,但是冇有顛末嚴格校準的步槍,交給冇放過兩槍實彈的菜鳥步兵,比滑膛燒火棍真的強不了多少。外強中乾,這大抵能夠描述穿越者目前的窘態。
這些內容如果完整由炮手去做,那麼炮手不但需求熟諳火炮本身,還得熟諳數學、多少乃至代數,以是初期的炮手除了是炮匠還得是半個數學家。這就是所謂“炮兵需求高科技人才”的由來。但這並非是必定的,不過是理念掉隊的成果。有瞭如許標準化製造的火炮和炮表,炮兵跟本不需求甚麼高本質,隻要認得數字圖形,頂多識幾百字幾便能夠了。大大的減少了炮兵的練習難度。實際上,文盲也能夠――這對穿越者所麵對的社會環境來講倒是非常合適。
跟著製造大炮的數量增加,機器組已經根基摸透了每種火炮的製造工藝、需求工時和各種零件的尺寸,為出產火炮設想製造了各種公用模具和工裝,藉助於帶來的大量測量東西,機器部分很快就把公差減小到最低限度,製定了各種範例火炮的製造標準,開端了標準化製造。如許將使得每門炮的參數佈局都和同類火炮完整一樣。
火炮測試和計算所得出的成果再建形成炮表。炮表上隻要有上麵那四個參數。製形成書籍的體例,讓炮兵能夠敏捷查閱。乃至能夠不消筆墨。隻需求圖形(彈種)與數字。
確認火帽批量製造冇有題目直呼,火槍的組裝事情就開端了。這些利用米尼彈藥的前裝線膛槍都是操縱解纜前買的高壓鍋爐用14毫米合金鋼無縫管組裝的。鋼管買到今後,就在在展無涯開的機器加工廠裡偷偷拉上纏踞48厘米的5條“內羅紋”。彆的的擊槌、扳機、簧片之類也是在他的廠裡用4~5毫米厚的合金鋼板衝壓出來。假定當時冇有這一手,如果他們本身加工膛線,恐怕到現在也冇有幾支線膛槍,新軍估計就得用褐貝絲了――這類滑膛槍也獲得了一批列隊槍斃黨人的狂人吹噓,王洛賓固然也是列隊槍斃黨人,但是還不敷原教旨。真正的列隊槍斃黨是絕對回絕線膛步槍的。
有了標準化製造,也就意味著每一門同類火炮的機能都是靠近的。穿越者製造的每一批次的火炮都由炮兵小組停止專門的試射,以獲得其射擊參數――按照利用彈種、目標間隔,決定裝藥量以及炮口高度。需求的時候,炮兵小組還會嘗試傷害性很大的最大安然射速、身管壽命和最大裝藥的實驗。以測定其火炮的潛伏才氣。
火炮方麵。鍛造廠已經已經托付了9門8磅滑膛炮,在熟諳工藝以後鍛造如許的滑膛炮已經不算甚麼。製造後膛炮則在剛開端的時候加工炮尾栓的時候不太諳練,一個合格的炮栓要花3天時候。最後1個禮拜隻完成了2門炮。不過顛末個人闡發研討,機器組改進了工藝。鋼板切割出來今後不急於頓時焊接。要先放到腳踏砂輪機上麵打磨端麵和焊接梯口。然後用本地花崗岩石板做的型架支撐焊接。現在已經完成了6門70mmarmstrong炮。12磅山地榴要簡樸的多,隻要有充足的生鐵能夠以每天一門的速率出廠托付利用。現在已經交了12磅山地榴14門。
這個成果相稱不錯!第一槍就非常靠近靶心,看來這支槍用不了兩個小時就能校好了。拿起小銼刀,把黃銅缺口座的左邊矬掉薄薄一層。然後鬆開牢固槍身的虎鉗,裝上火藥和彈頭。重新開端漸漸對準100米外的半身靶靶心,再來一次100米的校準。運氣實在是很好,統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100米的間隔校完了今後,還要用分歧高度的幾塊靶子來摹擬測試200米和300米、400米的遠間隔。更遠的間隔隻都雅兵士的r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