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_第166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即位以後,統統名正言順,賀融先是尊裴皇後為皇太後,又遵循以往舊例,大赦天下,然後他就將目光投向了南邊。

賀湛下定決計,便命令帶人追至荊州,成果到了荊門縣時,卻遭受前後偷襲,他立即發明本身上了李寬的當,兩邊在荊門縣小戰一場,因李寬籌辦充分,賀湛不占上風,倉促進兵至長林,一時呈膠著狀況。

李寬運營禁軍南衙十數年,固然是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但他一點一點收攏民氣,日久天長也能水滴石穿,固然厥後他被調離南衙,但南衙中一向有他安插的人手,更不乏親信舊部,他本身又是能征善戰之人,此番帶著數十萬兵馬與賀融遙遙相對,如許的仇敵,並不好對於。

與此同時,都城卻有風聲漸起,說是興王不滿當明天子,被李寬說動合作,兩邊隻等前提談妥,就會彙分解一股,掉頭朝都城打來。

固然一開端削髮純粹是被老衲人算計的,但與明塵一道學了佛法,天南地北到處給人講經以後,他卻垂垂體驗出幾分滋味。佛道萬千,殊途同歸,不唯獨非得青燈古佛聽晨鐘暮鼓,亦可週遊天下四周與報酬善,鼓吹佛理。

見賀融事事考慮殷勤,小和尚麵露欣然之色,應下了差事。

賀湛不由想到三國時聞名的白衣渡江戰役,越想越感覺此中有詐,李寬當然遲早要渡江,卻必定得謹慎翼翼,謹防動靜太大,提早被賀湛察知,而不是像現在如許,等閒被劉衷聞聲。

賀僖心生警戒:“我不會出家的!”

但心中越有疑竇,就越想去證明,賀湛一麵帶人從襄州南下,一麵派標兵去探聽敵方動靜,得返來的動靜,倒是李寬還是駐紮荊州,冇有解纜的意義。

被放出來的人裡,就有吏部尚書劉衷。

時人講究死者為大,世人對嘉祐帝再多的怨氣,跟著他的死訊,以及這封罪己詔,都垂垂產生擺盪,私底下不免感喟一聲,道先帝也不輕易,便對即將新君重新燃起但願,瞻仰他即位以後輕徭薄賦,與民歇息。

安王入城時特地高調,回京的動靜天然也很快傳遍,大家都覺得他會迫不及待即位正名,誰知他卻讓人在青龍寺大抵例事,為死難者祈福超度,百姓聞風而去,感激涕零,莫不交口獎飾安王仁厚。

賀湛固然不待見這位隻會誇誇其談的吏部尚書,但也不至於把他趕走。

裴皇後卻笑吟吟看著,半點冇有喝止的意義。

官倉裡還剩了很多陳糧,突厥人吃不慣米飯,入關以後也儘殺些牛羊吃,倒讓官倉米糧冇有遭殃,賀融就讓人將一些還能吃的陳糧遴選清理出來,在長安城中設幾個派粥的場子,給貧苦人家免費發粥。

緊接著,前禮部尚書薛潭自靈州過來,上言道天下無主,萬民惶恐,存候王早日即位,以安臣民之心。

賀湛也很清楚,以是到達襄州以後,他就按兵不動,冇有冒進。

嘉祐帝有萬般不是,但他不是一個好人,對後代也有馴良慈愛的一麵,當年回京, 他火急巴望重新回到文德帝的視野以內,可也能狠狠心回絕了文德帝嫁女和親的發起,賀僖不由想起小時候在竹山時,一家人團團圍坐過節,當時候固然吃食很少,可父親遞給他的幾塊糖糕,直到現在,那滋味彷彿還記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