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_唐代的官階品軼製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文散官:文林郎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大將

流外四等:、諸衛羽林軍史、門下省主寶/主符、太醫主藥、門下/中書省傳製、太醫署按摩祝禁工、禦史台監察史

職官:尚書右丞、尚書中司侍郎、擺佈千牛衛/擺佈監門衛中郎將、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

1、正職和副職之間必須保持間隔,刺史的幫手稱“彆駕”,意味著兩人巡查轄區時不能同業,副職應當“彆乘傳車”;

官員致仕時可享用必然的報酬,據《唐會要致仕官》說,有的能夠加官一級,有的隻是換了一個官名而品秩並未竄改(致仕後,例晉一級,至宋朝才成為軌製)。在經濟報酬方麵,五品以上者致仕,畢生能夠享用半俸,慣例可給全俸。六品以下者,舊製前四年給半俸,天寶時令給至畢生。彆的,三品以上致仕者還享用朔望聽朝參,其班列在本品現任官之上,以表尊崇。這些軌製和規定對於鼓勵官員退休是有必然感化的。

正九品上:

勳:柱國

九寺:長官為卿。太常卿正三品,其他從三品;副長官為少卿,太常少卿正四品上,其他少卿從四品上。寺下設署,分上中下三級,上署令從七品下,丞從八品下;中署令閫八品上,丞正九品上;下署令閫八品下,丞正九品下。

爵:嗣王、郡王

職官:諫議大夫、禦史中丞、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親勳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典軍

武散官:明威將軍

視流外五等:薩寶府史

文散官:通議大夫

光祿寺:轄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用掌郊祀、朝宴之炊事供設。

1兩黃金約莫即是8-10兩白銀。

4、倉督、市令、博士、助教必須每4年輪換;

武散官:振威副尉

職官:尚書/禦史台/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教、弘文館校書、大史局司曆、太醫署醫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錄事、都督/都護府/上州錄事市令、宮苑總監主簿、上中縣尉

唐朝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幫手天子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新唐書-百官誌》說:“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厥後,因為唐太宗即位前雖曾任過尚書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職,便以仆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據《冊府元龜-宰相總序》說,自隋代以來,就有“或以他官參掌機事及專掌朝政者,併爲輔弼”。

文散官:中散大夫

真正通用的貨幣是文、貫、白銀。黃金很少利用。當局計價是以貫為單位的。

勳:雲騎尉

唐中心當局下首要分設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中書省掌詔敕、政令之備案草擬;門下賣力審議中書之備案、草案,以決定實施與否;尚書省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置尚書(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為三省六部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