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鞋做好,天也不早了,何珊揹著東西告彆。
大抵是蘇梅臉上的迷惑太較著了,何珊笑道:“內裡塞上烏拉草,就保暖了。冇傳聞過嗎,咱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
“嗯,我請你吃糖。”放下魚皮鞋,蘇梅下炕翻開廚櫃抓了把奶糧、又拆了包點心放在炕桌上。
蘇梅縮在暖暖的被窩裡,就著前後兩個大窗透過來的雪光, 看著檀縫裡暴露來的甸子草, 擔憂道:“照這個下法,半夜得起來打掃屋頂的雪吧?”
何珊去的快返來的也快,“來來,給你看看,我揉製好的魚皮。”
十幾天後,蘇梅收到成品,六雙鞋,三條魚皮褲,一套小兒的魚皮衣。
這個顧老還真會,暮年跟著那位在延安時編過:“草鞋底選梧桐木最好,簡便。”
這兒夏季穿的草鞋跟南邊不一樣,它是木頭底,鞋麵是用蘆葦花編織的,編好後,內裡墊上舊棉花或是蘆葦花,成穿了,不懼雨雪天,若嫌保暖不敷,能夠在襪子內裡再包幾層破布。
“這一隻快好了,”顧老舉著鞋給她看道,“編吧,編好了,讓小瑜兒在屋裡穿。”
標緻得都能夠當藝術品了,她都不捨得穿。
蘇梅看她拿著魚骨針,穿上鬃毛,一會兒縫好了一隻鞋子,獵奇地拿起來看了看,好薄啊,能保暖嗎?
小瑜兒還好,顧老,蘇梅哪敢讓他這類氣候出門啊。
蘇梅的鞋子是雙紅色的小短靴,腳踝一則繫著瓔珞帶子,鞋頭部位圓潤敬愛地於指骨上方打了一圈小折。
走時,也冇讓她白手,做的魚鬆給了一包,山上撿的核桃拾了一竹籃,還送了兩雙男性的麅皮手套。
吃完飯,蘇梅拿盆倒了些熱水,讓他泡個腳,睡了會兒。
蘇梅洗漱後,煮粥,炒菜,貼餅子。
吃午餐時,趙恪帶著小瑜兒返來了。
“你這給的也太多了吧?”何珊驚道。
給顧老找著事做了,蘇梅抓緊時候給小瑜兒做了一對滑板,拿飯盒裝了餅子和菜,又給衝了一軍用壺奶粉,綁在小瑜兒棉襖外的腰上,然後給他套上大氅,戴上棉帽,繫上領巾,戴上棉手套,打發了他出去給趙恪送飯。
蘇梅翻便了灶前的木料,挑出兩根,看大小,隻夠做給小瑜兒做一雙。
蘇梅想想是有八成新。
“她那雙鞋啊,還是親戚送的,好多年了,你昨兒看是不是還跟新的一樣。”何珊笑道。
蘇梅出來看了看,從灶前的柴堆裡挑了兩塊0.7米長的木料出來, 拿刀啪啪一頓砍, 砍成了兩端翹, 中間平, 兩指那麼厚的滑板, 然後選了幾塊引火用的樺樹皮,往底部一釘, 側邊打上幾個孔, 穿上麻繩往趙恪鞋上一綁, 給他兩個竹杆拄著,“滑幾步嚐嚐。”
這禮,重了,並且好用心,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那下午不消出去了吧?”
“那鞋,雪少點還成,像內裡這麼厚的雪底子走不了路。她每年也就雪前雪後穿那麼幾天。你等著,”何珊說著,放下針線簍,向外走道,“我歸去拿些魚皮來,教你做魚皮鞋。”
豈止是起來一回啊, 趙恪中間起來了兩次, 天亮了又拿著掃帚爬上了房頂。
小瑜兒的衣服也都雅,很有民族特性,穿上好敬愛。
“這紅色的欠都雅,先給茶大娘穿,”何珊含著糖道,“早晨我拿顏料把這幾塊魚皮染了,做好你看喜好哪雙,成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