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難大師喃喃道:人有善惡,善者近惡可為惡,惡者近善也可為善,何不先度人抑或阻報酬惡呢!
郭信聽到此處,如五雷轟頂普通。幾年來馳驅於遼東與大漠之間,固然未曾達到中土,卻也早聽聞中原自唐以後已經曆了五代,為梁唐晉漢周,那後周建國天子乃是後漢的螂都留守,為後漢隱帝狐疑造反,在後漢隱帝即將誅殺郭威之時,郭威被迫謀反,事成以後受禪稱帝,但是那郭威的老婆早已被後漢隱帝儘數殺儘,是以駕崩之時隻得傳位於妻侄柴榮。那柴榮一世威武,北擊契丹,南伐南唐,開疆拓土,大有同一天下之勢,卻不想天妒英才,柴榮合法盛年之時,抱病駕崩。傳位於太子柴宗訓,繼位之時年方七歲,正所謂主少國疑,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糾結翅膀,皇城契丹伐周,假借抵抗契丹之名,帶領禁軍行至陳橋驛,晉王趙光義鼓勵眾軍士將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此是兄弟二人奧妙商定的一場把戲罷了。賊軍勢大,柴宗訓無法,隻得乖乖禪位,至於那周家先人,京師傳聞趙匡胤待之也算不薄,封柴宗訓一字並肩王,除了皇位讓出來以外,一應俸祿與天子無二,還欽賜鉄券聖旨,周氏後輩世代不受官府法規束縛。想到此處,郭通道:大師怎會這般說,長輩倒是傳聞柴家是中原周朝的皇族,聽聞早已禪位於趙匡胤,而那柴家先人也都被趙匡胤奉侍起來,若我是柴家的先人,怎會在此處,大師莫非道聽途說了?
郭信回道:長輩曉得,聽我娘講過,那混元道人曾教過我父親幾招技藝,聽聞那混元道人武功很短長,中了奸人的騙局,被我父親救下,才接了這一段緣分。
三莫非:郭夫人所言甚是。隻是那混元生性剛烈,諸多江湖豪傑勸他將孩子送到隱冇之處,抑或早些遠走,他卻恰好不聽。過不很多少日子,宮裡早就探知孩子下落,派了禁衛妙手來拿孩子,混元武功不弱,怎奈妙手浩繁,幸得幾位道友、豪傑助他,才得脫身。本欲到遼東避一避,不想呂梁四虎得知官府賞格重金要獲得孩子,一起追道遼東,後話貧僧不必多說,兩位該是曉得了……
三難講的都是佛家的至理名言,郭大嬸母子內心感覺有理,但也曉得這世上有多少大奸大惡之人是難以度化為善的,殺之也不為過了,母子想到此處,儘皆沉默不語。
三難大師歉然道:“貧僧老朽,一時胡塗,說了很多廢話,該是說孩子的出身了”。三難大師側身望著郭信,眼現慈愛道:孩子,你本是皇家貴種,你父乃是中原大周世宗天子,柴榮是也!
郭大嬸慨然道:本來大師也是刻苦之人!
三難回望郭大嬸一眼,郭大嬸臉有忸捏,低頭不語。
大師沉吟半晌道:孩子,你所言的必是這幾年在遼東聽來的。實在不然,你也讀了一些書籍,可曉得自古來江山易主,又有幾人寵遇先主的故事。貧僧兩年前程經伏牛山找尋郭大俠之時,恰逢我那俗家弟弟混元道人在此閉關苦練,我曾向他探聽可曉得郭大俠的下落,他說也曾聽聞天下鏢局大會郭大俠使出了混元轟隆手,被官府誤覺得他的門徒,遭了官府的讒諂。想到此處,我那俗家弟弟也是哀歎不已,悔不該將混元轟隆手傳與郭大俠,本是受郭大俠拯救之恩,無覺得報,想要傳一點技藝助大俠成事,不想這番卻給大俠帶來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