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嵩與嘉靖籌議胡宗憲的官職時,下衙後的汪道昆帶著本身的家班來拜訪朱載坖,同時還帶著本身的老友。
譚綸也隻能點點頭,眼看到了飯點,朱載坖就留二人一起在王府用飯,席間詳細扣問了一下東南的環境。
朱載坖擺擺手,汪道昆的家班技藝可算得上京師家班中的俊彥了,但是這些伶工固然唱的也是南曲,但是是以永嘉腔為主,永嘉腔乃是餘姚腔生長而來,吳哥雜曲,並出江南;越調子曲,並出餘姚。多用浙江鄉音,而崑曲用的乃是中州正音和蘇白,天然表現不出崑曲的委宛感情了。
對於東南官軍的無能,三人都是長歎一聲,朱載坖說道:“看來子理兄到台州去,恐怕還得招募鄉勇,保衛本鄉本土,說不定比之官軍更有效。”
譚綸苦笑著說道:“確是如此,下官本在南京兵部武庫司,蒙聶本兵和楊少司馬(兵部侍郎彆稱)保舉,欲任下官為浙江台州知府兼海道副使,是以刻倭寇猖獗,故而陛下也甚為體貼此事,故而召下官陛見。”
我現在單獨雖無恙,問餘生有甚風景!隻落得淚萬行,愁千伏!我那妃子嗬,人間天上,此恨怎能償!
朱載坖內心想著,這汪道昆倒是一員福將,竟然將譚綸帶來了,這位今後但是大名鼎鼎,譚綸領軍三十年,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絕對的猛人,在兵馬倥傯中鞭策了海鹽腔與弋陽腔的融會,促進宜黃腔的構成。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能者無不會也。
朱載坖笑著說道:“以子理兄大才,守牧一方,重挫倭寇,並駁詰事。”朱載坖對譚綸極有信心,開打趣能與戚繼光並稱的人物,豈是等閒,譚綸任台州知府,正合其才也,聶豹、楊博倒是有識人之明。
汪道昆說道:“提及崑山腔,下官倒真認得一人,原刑部督捕郎中魏良輔,就極善崑山腔,他的家班,應當會崑山腔,可惜已經外放山東佈政使,不在京師了。”
寡人現在好不懊悔也!
朱載坖將汪道昆、譚綸請進府內,汪道昆笑著說道:“殿下,不若請伶工們演出一番,殿下也好賜正。”
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搪,一定他直犯君王;即使犯了又何妨,墓穴上,倒博得永成雙。
提及此事,同在兵部任職的汪道昆也是無法道:“倭寇輕狡,官軍又常常癡鈍,常常為賊所乘,深可愛也!東南衛所不下十萬之兵,俞大猷、湯克寬、盧鏜等號稱名將,但是固然斬獲,不能不準倭寇,空耗國帑。”
唱完後,汪道昆說道:“家班才藝不精,所演不及殿下文字之萬一。”
朱載坖不得不感慨,真壕啊,朱載坖看到另一名身穿長衫的男人也在向他施禮,便問道:“汪司馬不先容下這位朋友?”
汪道昆笑著說道:“正要給殿下先容,這位是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譚綸譚子理,剋日到京師述職。子理兄原任京師兵都武庫清吏司主事。武庫司掌戒器、符勘、尺籍、武學、薪隸之事。子理兄雅好樂律,酷好戲曲,又是江西人,極善弋陽腔,昨日鄙人官處看了殿下的一折戲,極其推許,故而下官帶著他冒昧來訪,還望殿下包涵。”
朱載坖笑著說道:“既是同好,且出去一敘。”
朱載坖笑著點頭,就在王府花圃當中擺開戲台開唱,這些伶工們演出的非常賣力,但是朱載坖的眉頭卻越皺越緊,此時的南曲,多是弋陽腔和浙江永嘉腔,冇有水磨腔的委宛,崑曲腳本裡細緻感情就冇法表達出來,朱載坖看向汪道昆和譚綸,這兩位也感覺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