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鳳舉_第012章 拉幫結派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中書令章博,國主沐瑧籌辦南遷之前,早就將章博留在太子身邊充當記室(記室一職近似於秘書),章博很有文采,且能言善辯,善察顏觀色,頗得太子恩寵,但是此人目光短淺,脾氣險詖,好攻人短,國主在朝時,他曾任監察禦史,常常肆無顧忌地抨擊朝中重臣,比如左丞相商嶽、右丞相尤健彥以及成嶠,他們都不齒章博的行動,以是此人千萬不成進入權力中樞。

太子妃也隨聲擁戴。

文安郡公餘佑家世崇貴,頗尚文學,性多巧思,但是於朝廷之事卻建立未幾,且目光不高,大局觀不敷,擔負工部尚書一職已經很勉強了,若不是國主喜好餘佑設想各種獨具匠心的金器銀器玉器,他也不會有本日的職位。

實際上成嶠保舉的四位大臣順次是:左丞相商嶽、右丞相尤健彥、翰林院學士吏部尚書餘軒、勤政殿學士吏部侍郎韋夫達。

成嶠停頓了一會,見蕭晏冇有任何表示,便曉得蕭晏算是默許了本身的一番觀點,他眸子一轉,道:“愚弟倒是想到一名更好的人選。”

不過成嶠感覺本身保舉的人,以為都是有效之人,他感覺本身冇有涓滴私心,美滿是替大興著想而保舉的。

蕭晏皺了皺眉頭,說話了:“韋夫達雖頗具才氣,隻是資格尚淺,更何況韋侍郎是北人,其心難測,何況他平時風格怪誕不經,行動放蕩不羈,讓這類人進入內政的決策中樞,甚是不當啊。而工部尚書餘郡公,中書令章大人,民部尚書馬大人,無一不是國主和太子殿下正視之人,此三人論資格,論出身,論品德,皆遠勝於韋夫達,是以愚兄覺得在此三人當中遴選一名更佳。”

成嶠曉得蕭晏最顧忌韋夫達是北人,恐怕他懷有異心,也暗恨他當年彈劾本身,並且韋夫達平時行動確切不檢點,常常在府中蓄養伎樂、廣招來賓、宴歌飲舞、醉生夢死,為此成嶠不知已經勸過他多少次了。隻不過成嶠感覺韋夫達有經天緯地之才,特彆精通經世濟民之道,國主隻委任他吏部侍郎一職,的確就是大材小用,以是成嶠想乘此機遇以助韋夫達一臂之力,將韋夫達拉入大興朝的權力中間。但是現在蕭晏激烈地反對,成嶠也不好對峙下去,以免被蕭晏和太子妃曲解,曲解他是以機謀私,曲解他藉此機遇拉攏朝臣覺得朋黨,以是他隻能讓步,但是蕭晏保舉的三人斷不成接管,成嶠心機急轉,頓時又想到了一名能臣,此人在朝中矗立獨行,從不憑藉任何人,並且身份也不低,想必蕭晏冇有藉口反對了。

成嶠清咳幾聲,道:“蕭司徒言之有理,是愚弟思慮不周,韋侍郎確切難當此大任,蕭司徒保舉的三人都是上佳的人選,隻是餘郡公身為工部尚書,在六部當中公事最為沉重,並且餘郡公年齡已高,愚弟不忍勞煩餘郡公,而中書令章博兼著禮部尚書,太子愛其辯才,經常令他出使鄰國,至於馬大人麼,咳,咳,咳,你我都清楚此人道情,愚弟就不明說了。”

成嶠和蕭晏口中的他就是現任大理寺卿兼給事中唐錚,唐錚,字文徽,廬陵人氏,自幼聰明,幼時曾經插手過孺子科,冇有想到竟然一舉而中,被四周的人稱之為“山裡的小神童”,他同蕭晏、成嶠一樣,也是兩朝元老,因為他為人剛正,樸直不阿,與韋夫達交好,少壯時曾看不慣彭黨打壓韋夫達等有才之士,以是常直言勸戒國主闊彆彭黨一乾奸佞小人,厥後是以被彭黨蔘劾,被貶至舒州,厥後彭黨垮台,國主又將他召回金陵府,自而後唐錚不再憑藉任何人,隻專注於刑名案件,以是他才一向穩坐大理寺卿之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