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貞並非不想撤除此人,隻是剛到安西,諸事纏雜,背麵戰事又緊,始終未能騰脫手來罷了,此時聽莫離如此說法,倒也無甚憐憫之心,皺了下眉頭道:“也罷,他既然不想活,那就措置掉好了,傳令下去,讓‘朝陽’馬上動手,等朝議之事定後,馬上脫手,這事情就這麼定了,莫先生,談談京師的事罷。”

“嗯。”聽完了秦文華的環境彙報,李貞並冇有頓時表定見,隻是淡然地點了點頭,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皺著眉頭想了半晌以後,這才緩緩地開口道:“工坊之事,事關我安西財務之來源,不成怠慢,既是勞力不敷,倒也好辦,先前與龜茲一戰中所擒的五千餘戰俘不急著遣返,全數押送到工地參與施工,至於龜茲王那頭就先拖著好了,等我安西穩定以後再行懲辦便是,哦,阿誰叫白素心的鎮國大將軍能夠先放歸去,讓他返國鬨騰去好了。州縣打算是我安西興亡的關頭,子重須得抓緊,如有不明之處,與莫先生商討著辦,至於官吏不敷之事,依本王看來,能夠分兩步走,一是由本王向朝廷上書要人,其次麼,隨本王來安西的文人亦有很多,可從中擇優任命些中初級官吏,至於如何考覈子重先拿出個章程來,本王看後再定,至於王栓其人,臨時先放一放,轉頭本王自會有主張,子重不必理睬此事,倒是那些來使有些頭疼,子重先對付著,等本王理清了朝中之事再行定議好了,子重,莫先生,二位對本王的措置可有疑慮?”

莫離點了點頭,神采寂然隧道:“殿下明鑒,此時緣起於與西突厥之戰事,實則出自各皇子之暗鬥,今上乃明智之君,並非心中無數,之以是遲遲不下定論者,唯在殿下之心耳,然殿下行事並無虧於暗室之處,所行諸事皆已上表言明,所差者無外乎是未得聖裁便即行事罷了,然安西地處偏僻,戰事告急,便宜行事也屬理所當然之事耳,今上一定不明,某覺得殿下不如以穩定應萬變,坐看京師風雲變幻得好,隻消今上心繫開疆辟土之事,必將不會過分難堪殿下,當然,大的懲辦不會有,小懲倒是不免,這等結局倒也不是不成接管,不過,如此一來,殿下要想儘快搬掉王栓這個絆腳石就將必有停滯,此為一策;如果殿下欲得全勝,那就得冒通盤失利的傷害行事,從宮中動手佈局,以解眼下之局,其關頭就在太子李治身上!”

“老九麼?”李貞皺著眉頭想了想,右手無認識地敲擊著身邊的茶幾,好一陣子以後,霍但是起,低著頭在書房裡來回地踱了幾步,猛地站住了腳道:“也罷,那就嚐嚐好了,詳細該如何運作,還請先生明言好了。”

“子重,爾雖僅是大西州刺史,然本王卻留意爾能站在都護府的高度上論事,至於大西州之政務,爾自行措置便是,不必事無大小皆報與本王。”李貞叫秦文華來,並不是要他來彙報大西州政務的,此時見秦文華拘於刺史的身份,忍不住出言打斷道。

貞觀十七年三月初三酉時三刻,數隻信鴿從交河城中的安西都護府飛起,突破了垂垂黑下來的夜空,展翅向東飛去,京師裡的動亂局麵即將因這幾隻信鴿的騰飛而生劇變……

七宗罪之提及於貞觀十七年仲春二十八日早朝禦史張琪上本彈劾越王李貞之本章,言及李貞履任安西都護府統領以來共犯有七宗罪——其一,眷養私軍,收攏無惡不作之沙盜覺得私軍,其心叵測;其二,任用私家,未經朝廷委派,善自選任安西諸官;其三,搏鬥降卒,殘殺西突厥部族老幼,所過之處屍橫遍野,大損朝廷寬宏之威名;其四,未經朝廷答應,私納龜茲公主為妾,與禮反麵;其五,私行與西突厥五弩失畢部媾和,有損朝廷之聲望,其六,私行變動軍製,私設軍校以培植親信,將朝廷之軍化為私軍,其行詭異,其心難測;其七,以交戰為名,行裁軍之實,強以西突厥小部族之兵入軍,與體製分歧,與朝廷無益,實乃私心收縮之行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