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新奇!此次獻俘典禮參與的人並不算多,連戰俘加一塊兒算也不過就是六千人罷了,比起之前的獻俘那等動輒數萬人的架式來講,這點人馬連個零頭都不到,可那等氣勢倒是前所未有的豪放,直叫人看得熱血沸騰,這不,就連見地多廣的李世民都樂得合不攏嘴了,鎮靜地走到了城門樓口,對著下頭幾次揮手不說,還大聲宣佈大賞參演軍士,頓時又是激起一陣響徹雲霄的呼萬歲之聲……<dd>
“嗬嗬,王爺不是已經看出來了嗎?何必某再多言。”納隆並未言明,隻是笑著點了下頭道。
李貞哈哈一笑道:“好,就按先生的意義辦,且看本王拿出些手腕來,定要叫這個獻俘典禮風風景光地,要立威就完整立個夠好了!”
情麵該還的天然得還,可有件事兒李貞卻不會忘了去做,那就是組建自個兒的親兵步隊――按唐製,開府建衙的親王能夠有一千二百人的親兵步隊,固然李貞早已得了開府的答應,可李貞卻一向未正式開府建衙,手上的親兵步隊攏共也就隻要不幸巴巴的三十餘人,還大多都是當年從李靖、秦瓊手裡頭要過來的白叟,技藝、忠心天然是冇說的,可題目是這幫子親衛年齡都大了些,總不能始終都壓在手中當個小兵罷,頭前是冇機遇選兵,無他,對於親兵步隊的扶植,李貞向來是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始終冇有去建立一支親衛軍,這回好了,仗一打完,部下那幫子親衛全都立了軍功,個個都外放出去當官了,便是李戈、秦鳳翔也不例外,如此一來,全部親衛隊就全空了,趁著這會兒手中有軍權,李貞哪會放過這個好機遇,天然是緊趕著忙活開了。
哈,媽的,敢情這是真的,嘿嘿,老爺子玩均衡的手腕還真是高啊,得,這回好了,三國演義立馬就變成四國大戰了,媽的,老子纔不被騙呢,嘿,長處咱笑納了,出頭唱戲就免了罷,老九那小子比來不也不如何安生嗎?讓他去忙好了!李貞眸子子一轉,立時猜出了個大抵,在感慨李世民帝王心術了得的同時,也暗自心生警戒,他可不想成為彆人的槍桿子,哪怕是自家老爺子也不成,逼廢太子的惡名還是讓彆人去背好了,李貞可不想擔上這個承擔的。
說實話,賞不賞的李貞壓根兒就不放在心上,就老爺子能賞的那點兒小錢,對於李貞這個大財主而言,實在算不上甚麼,加官進爵?當然更冇戲,無他,李貞這會兒都已是親王了,再加,那不就整天子了?總不能讓老爺子退位讓李貞下台?可立瞭如此大的軍功,連句表揚的話都冇來上一句,這不是寒傖人嗎?
愁悶!彆看李貞大要上統統如常,可內心頭卻實在愁悶得夠嗆,恨不得提槍上馬大殺一場的,不過嘛,也就隻能在內心頭想想罷了,這會兒的李貞還真不敢猖獗胡為的,隻能是單獨生悶氣。彆人看不出李貞的不痛快,可納隆卻內心頭稀有,也冇多說甚麼,隻是提點了一句――大賞非賞,回京以後見分曉。
老爺子究竟想乾嗎?李貞左思右想也冇整明白,冇何如隻好領了旨,回營自去跟納隆商討此事,未曾想納隆卻滿不在乎地回了一句:“王爺何必多慮,聖上這是要為王爺立威罷了,固然放心去做好了。”
貞觀十六年正月月朔,風停雪歇,久違的日頭悄悄躍上了天空,照在人身上暖烘烘地,煞是舒坦,值此新春佳節,滿長安城裡喜氣洋洋,歡聲笑語不竭,從南城門到承天門,整條南大街兩端擠滿了長安城的百姓,而承天門上更是冠蓋雲集,滿京師夠品級的皇親國戚、文武重城鮮明全在門樓之上,環繞在一代大帝李世民的身側,而那些品級稍低的大臣們就隻能在城門樓下站著,固然天冷得很,可卻無一人丁出牢騷,大師夥都在等著李貞所率的班師之師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