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三百五十一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啊,是諸愛卿啊,這麼急著見本宮但是有甚要事麼?”李治語氣雖和緩,臉上也帶著笑,可話裡頭卻透著老邁的不樂意,無他,這廝本日又在後宮裡廝混,壓根兒就冇回東宮,正自爽得高興之際,生生被諸遂良給攪了興頭,哪另有甚好氣色,若不是因著諸遂良是他要死力拉攏的重臣,隻怕李治連見都懶得見上一麵的。

“啊,是盧侍郎來了,快,看坐,看坐。”諸遂良抬起了頭來,笑容可掬地打著號召,將盧承慶讓到了書桌前的椅子上,待得盧承慶在書桌前坐了下來以後,諸遂良這才笑嗬嗬地問了一句:“盧侍郎來找本官,但是有要事?”

“出事了,一準是出大事了。”能扼守長安城門的兵丁們眼睛都賊得很,眼瞅著那騎飛騎身上標示著告急軍情的標識,自是明白一準要有大事生,全都湊在了一起,一名年紀最輕的小卒忍不住率先出言道:“北邊來的急報,會不會是聖上那兒……”

盧承慶,字子餘,幽州琢人,號幽憂子,隋武陽太守盧思道之長,孫隋河東令盧赤鬆之宗子,其父與唐高祖李淵有舊友,貞觀初,襲父爵,任秦州都督府戶曹參軍,因奏河西軍事,太宗奇其明辯,擢拜考功員外郎,貞觀十一年為戶部侍郎,及貞觀十六年廢太子之亂後,代替越王李貞為兵部左侍郎,此番天子征高句麗,兵部尚書李績,兵部右侍郎楊弘禮均隨駕出征,京中軍務調劑皆由盧承慶一人提調,每日裡忙得團團轉,光是批閱各種公文便令盧承慶大喊吃不消,這不,本日一大早到了衙門以後,便即坐定在書桌後,愣是冇起過身,始終埋頭在一大堆的公文中,直到門口傳來一陣鼓譟聲纔將其從公文堆裡驚醒了過來。

“該死!”待得那名相州兵丁退下以後,盧承慶冇好氣地罵了一句,起家在辦公室裡來回踱了幾步,而後一把抄起那份軍情摺子,大步便向尚書省衙門走去。

陳糧並非不能食用,而是因其米碎而黃,口感極差,普通而言隻是用來當作飼料或釀酒之用,甚罕用於人食,更彆說用來充當軍糧了——按朝廷常例,各地糧倉中之存糧每年都要更調,將陳糧賣出,而後購入新糧以補夠數額,新糧與陳糧之間代價差彆不小,各地糧倉中的米耗子冇少在這此中高低其手,中飽私囊,如果昔日現了此事,自是得從本源上清查,以明定是非,該由刑部出麵調查,實算不得太大的事情,可題目是此乃帝駕親征之際,再小的事情也冇人敢粗心,不管是押運官方仁慶還是相州刺史李元名都不想承擔貽誤軍機的罪名,兩邊立馬就鬨上了。按常理來講,調運糧秣屬於戶部與司農寺的活計,兵部隻是管押運罷了,但是,現在乃是戰時,軍需上出了岔子,天然要由兵部出頭來調和此事方可。

李治白白擔著個監國太子之名,但是在朝廷公事上卻壓根兒就插不上手,現現在大權都在劉洎手中掌控著,李治最多算是個橡皮圖章罷了,也就是蓋蓋印章,簽個名便算是監國了,先前李治還試著對報上來的公文提提本身的觀點,但是卻冇人理睬他的定見,到了厥後,他也就懶得再管政務了,每日裡醉生夢死,倒也清閒得很,此時見諸遂良將相州送來的急件奉上,還真來了些興趣,可倉促看了一遍,卻愁悶地現這不過是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罷了,真要調和起來的話,功績不見得有,費事倒是不長幼,心中頓時就來氣了,皺著眉頭道:“諸愛卿急著見本宮就為了這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