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表態?嗬,那就當默許好了,歸正咱臉皮子厚,您老不來,咱殺上門去不就結了?啥事都講個先手,也免得夜長夢多不是?這不,頭天剛接到聖旨,次日一早李貞可就緊趕著提上些拜師禮自個兒跑李靖府上去了,滿心揣摩著揮其宿世當辦公室副主任那會兒練就的厚臉皮大法一舉搞定李靖,可遺憾的是:這個慾望卻落到了空處――李老爺子不在家,說是探友去了,啥時返來不曉得。
以李靖的本領,滿長安想拜入他門下的人那可就海了去了,這裡頭啥人都有,便是李貞的那些兄長們也不例外――武德九年,李世民剛即位那會兒,就曾下詔讓太子李承乾拜李靖為師,不過李靖隻回了一句:臣兵馬倥傯,恐誤了太子學業,愣是連當個掛名的徒弟都不肯;背麵貞觀四年滅東突厥以後,李靖晉升為右仆射,李泰、李恪都曾前後說動李世民下詔,籌算拜李靖為師,習文練武,隻可惜一樣都冇能如願――聖旨是下了,可李靖就是不奉詔,隻說了一句:分歧適,至於怎個分歧適法,李靖壓根兒就冇解釋,李世民也拿他冇體例;這一回輪到李貞時,李靖倒是啥話都冇說,當然也冇一絲同意的表示,讓人摸不透李靖究竟是如何想的。
提及李靖,就隻要一個字來描述――強!那但是牛人一個,李貞宿世那會兒就曉得三原李靖的短長,那風塵三俠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一身武學兵法當世難有敵手,能拜這報酬師,那但是件了不得的大事,隻可惜這個徒弟卻冇那麼好拜――聖旨裡頭但是說得很明白了,旨意歸旨意,能不能拜成師,得靠李貞自個兒去儘力,如何回事?嗬,這話提及來就有些長了:
隋唐期間乃是名將輩出的年代,諸如秦瓊、尉遲敬德、李世績、程知節等等,可謂將星燦爛,但是不管是軍功還是兵法韜略,絕無一人可與李靖相提並論者,就兵法韜略而言,即便是一代天驕李世民也自歎不如,將李靖譽為古往今來十大名將之一,將其與孫、吳並稱,足見李靖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