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個天然,本宮稍後便到長孫司徒府上拜訪,此番有勞房相操心了,本宮感激不儘。”李貞見事已至此,點了點頭,非常客氣地回了一句。

朝堂爭鬥絕對是場冇有硝煙的戰役,其凶惡之處比起疆場來講,有過之而無不及,內裡的明刀暗箭無所不在,略不留意,便是暗溝裡翻船的了局,這一點李貞自是早就領教過了的,故此,雖說與李世民暗裡達成了個含混的和談,可李貞卻還是不敢就此有所鬆勁,事理很簡樸,李貞現在是太子了,聽起來大義名分在握,彷彿上風極大,實際上卻不然——守江山永久比打江山更難,現在的李貞毫無疑問是處於守勢,且又身處明處,要防著兄弟們的暗害哪有那麼便當的事情,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不是?

在曆朝曆代的名相稱中,房玄齡絕對是個異類,不但因著其有一個因“妒忌”而名載史冊的夫人,更因其曆任兩朝宰輔幾近三十載,卻看不出哪怕一項拿得脫手的“政績工程”——既冇有李靖、李績等人馳騁疆場的赫赫軍功,也冇有魏征那等犯顏切諫的威風,更冇有長孫無忌訂正《大唐律》的政績,即便是房玄齡平生功業之榜的“玄武門之變”之策劃,他的功績也僅僅不過是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並列罷了。如果光從功勞上來看,房玄齡彷彿就是個極其平淡之輩,與其良相之名彷彿不太班配,樣貌也淺顯得很,更冇有甚麼宰相的嚴肅,就一平常老頭兒罷了,脫下那身官袍,就跟街邊算卦的方士彷彿也無甚彆離了的,但是,天下人卻都曉得,大唐離了誰都能還是運轉,可一旦缺了房玄齡,運轉傑出的朝廷立馬就得大亂起來,啟事很簡樸——房玄齡就是保持大唐這部強大戰車滾滾向前的光滑劑,如果冇了房玄齡的調和,戰車立馬就會因機器毛病而拋錨——李唐起兵之際,為李唐大力招攬士族人才的是房玄齡;將魏征、王珪等人保舉給李世民的是房玄齡;為李靖、李績等名帥交戰四方兼顧後勤的也是房玄齡;日複一日措置著龐大的平常行政事件,讓一個高度精簡的行政機構揮出強大的感化也就隻要房玄齡能辦獲得,故此,能夠很客觀地說,房玄齡就是大唐的“蕭何”。

冇戲了!李貞雖曉得房玄齡此番提點乃是美意,可內心頭卻還是難受得很,無他,連房玄齡都不敢出麵去跟李世民打擂台,彆人就更不消說了,這等破擊戰的構思也就隻能胎死腹中這麼個成果了,這等究竟令李貞無法之至,沉默了很久以後,這才麵色黯然隧道:“房相高見,本宮受教了,西北之事本宮昨日便與父皇有所商討,父皇也認定薛延陀之亂必將涉及西域乃至隴右,是時如果我雄師遠征高句麗,海內空虛,一旦烽火伸展,恐將有禍,故此,父皇特令本宮守禦西北,房相昨日之發起,本宮怕是無能為了,又恐群臣不明,還請房相幫著本宮出麵申明1、二,不知房相意下如何?”

“殿下。”就在李貞愣的當口,一身宮衛服飾的雁大不知何時已呈現在了書房當中,見李貞呆立在窗前,等待了一陣子以後,忍不住出言喚了一聲。

很明顯,李貞這話裡也是藏著話的,說的就是萬一西北有亂,還得靠他李貞來穩定局麵,畢竟西域的軍隊全都是李貞的嫡派,旁人隻怕一定能批示得順暢。這意義房玄齡自是聽得懂,但是在房玄齡看來,李貞未免有些挾兵自重的懷疑,隻不過房玄齡心性深沉,並冇有帶到臉上來,而是輕皺了下眉頭道:“太子殿下賢明神武,老臣久已知之,隻是在老臣看來,西北不過癬疥之患耳,並不敷懼,高句麗一事方是重點之地點,殿下覺得如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