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如此,我等無後顧之憂也!”楊萬春最擔憂的便是大唐水軍鋒利,此時一聽有倭國水軍前來助陣,立馬便大鬆了口氣,擊了下掌道。
楊、高二人先前製定的計謀與前番應對李世民雄師的戰略並無太大的分歧,主體思惟還是誘敵深切,讓唐軍再次在安市這座堅城之下撞個頭破血流,耗儘唐軍的銳氣,從而迫使唐軍不得不再次飲恨而歸,為此,楊、高二人冇少花大力量停止相乾擺設,除了重點對安市城防停止加固以外,還在玄菟、橫山、蓋牟、赤峰等諸要地築堡壘多處,步步為營以停滯唐軍的進軍度,從而實現以空間來調換時候的團體計謀,隻要將戰事拖到夏季到臨,戰機必現無疑。此計謀如果碰到用兵以穩為主的天可汗李世民或許能見效,但是換上了李貞以後,卻一定管用,起碼楊萬春本人不敢必定李貞會不會中計。
程名振之以是不想多嘴,除了是因跟李貞不熟,怕多說多錯以外,也是因著久聞李貞用兵如神,想聽聽看李貞對此戰有何高超的戰略,但是此時被李貞這麼一逼,卻不得不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了,這便沉吟了一下道:“殿下明鑒,末將覺得安市不成不攻,卻不成急攻,依末將看來,敵將在玄菟、橫山、蓋牟、赤峰等諸要地到處築壘,屯以重兵,是為步步為營之策,其企圖在誘使我軍聚殲敵軍於安市城一帶,如果我軍徑直前去,恐中敵之計也,不若虛兵進剿,實則揮軍直取烏骨城,誘使敵軍分開城堅之安市城出援,而後半道擊之,大破敵軍於途以後,再回師安市,趁其虛而取之,因著我軍有水軍為援,並無糧道被斷之虞,如果安市賊軍不出,則我軍順勢攻陷烏骨,留一部死守,以阻安市之兵,而後全軍直奔平壤,與薛將軍會師平壤城下,一旦取下平壤,安市之敵便已是無源之水,不戰自滅矣。”
“哦,好,再等等罷。”楊萬春在此地已經站了一整天了,可還是冇能比及要等的人,此時聽得侍衛提示,心頭不免滾過一陣難過,但卻不想就這麼回府而去,略微沉吟了一下以後,還是悄悄地搖了點頭,神采暗淡地回道。
唐軍的再度到來並冇有出乎楊萬春的預感以外,實際上,早在前番唐軍退兵之際,楊萬春就曉得唐軍去而複返是必定之事,為此,楊萬春也冇少做相乾之籌辦,但是出乎楊萬春預感的是統兵大帥竟然不是天可汗李世民而是太子李貞,這一竄改令楊萬春大為的不安——在楊萬春看來,天可汗李世民當然是一代用兵之豪雄,然,其用兵之道尤有跡可尋,也有頗多可資操縱之處,楊萬春也早與高懷龍商定了很多呼應的對策,卻未曾想唐軍竟然臨時換了帥,換上的竟然是心狠手辣的“血屠夫”李貞,這一俄然的竄改之下,起初的安排就此落空了針對性,再一想到李貞當年血屠大漠的手腕,楊萬春更是多了幾分的惶恐與不安,不幸他楊萬春雖曉得點兵法,卻自忖不是用兵如神之輩,現在也就隻能盼著高懷龍能前來商討出個穩妥的對策,以解麵前之危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