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無法,李恪內心頭儘是酸楚和無法之意,任是那個被本身的親信部下當庭出售了,都不免氣怒交集,眼瞅著現在局麵已然處於失控的邊沿,李恪再不出頭隻怕永久也不消出頭了——雖說與李貞結了盟,不過嘛,李貞遭不遭罪的,李恪壓根兒就不放在心上,可題目是此時跪倒在殿前的滿是他一係的人馬,如果是以事而受損,哪怕是以而整垮了李貞,也不是李恪所能接管的代價,正因為此,李恪固然滿心不想幫李貞得救,卻也不能不站出來了。

“父皇,兒臣覺得八弟之言甚是,自古以來寺人亂政之事屢見不鮮,前有秦末趙高指鹿為馬,後有漢末八常侍之亂,秦漢之亡也,豈無忠君之士乎,概因寺人擅權,乃至道義難伸,朝野昏聵,今我大唐政治腐敗,然亦不成不防微杜漸,是以,兒臣覺得當嚴查胡家叔侄,以懲戒先人,此兒臣之膚見耳,望父皇明鑒。”李恪特地不提立後之事,而對峙將鋒芒對準了胡家叔侄,實乃避重就輕之舉,怎奈他說得再好,李世民此時正在氣頭上,哪故意去諦聽。

一見姚鵬站了出來,李世民神采雖穩定,可眼中卻閃過了一絲精光,沉吟了一下,這才安靜地說道:“姚愛卿有何事要奏,這便講好了。”

姚鵬是李恪的人,這一條滿朝文武都心知肚明,本來覺得最早站出來支撐姚鵬的會是李恪,卻冇想到竟然是李貞先露了麵,不清楚內幕的大臣此時起碼看明白了一件事——吳、越雙王此時已經暗底下聯了手,起碼是在立後一事上聯了手,滿大殿的朝臣們立時小聲地議了起來,相互互換著對此事的觀點,一時候大殿之上嗡嗡之聲高文了起來。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自古寺人為禍者眾,不成不防。”

切,瞧您老這話說的,您老如果肯立後,也不會拖到本日了,拿這等屁話來套咱,門都冇有!李貞早就看出李世民底子無立後之心,哪能夠去做那等無勤奮,此時麵對著李世民那誅心的話,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非常安靜地磕了個頭道:“父皇明鑒,兒臣覺得姚禦史所奏以內庭穢亂案當徹查,以防微杜漸,至於立不立後、該立何報酬後,此既為內庭之事,又乾係到國體,自該由父皇聖裁,兒臣不敢妄言。”

蕭瑀,字時文,後梁明帝蕭巋之子,隋煬帝皇後之弟,又是唐高祖李淵的連襟,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樸重,然因其累世金枝玉葉,夙來瞧不起彆人,於朝中諸重臣均反麵,經常出言調侃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雖為相,卻累累遭貶,幾起幾落,前後曆任民部尚書、左仆射兼吏部尚書、太常卿、晉州都督等顯赫要職,然都不久任,老是因當庭調侃同僚,或是觸怒李世民而遭貶,此次京師動亂以後,纔再次起用為中書令。

眼瞅著一貫低調的李貞本次早朝卻全然變了小我,不但敢言,還全都言之有物,這大大出乎了朝臣們的料想以外,即便是正在氣頭上的李世民也為之一愣,沉吟了半晌,這才冷著聲道:“如此說來,爾亦是要朕立後的了?嘿,朕倒想曉得一下,爾心目中的皇後該是何人?是爾母妃麼?”

“退朝!”內侍少監柳東河見李世民走了,忙高呼了一聲,領著一起子小寺人一溜煙地追著李世民走遠了。

廢話,誰他媽的會自找敗興不是?李貞此時壓根兒偶然跟李恪瞎扯,掃了眼不遠處由一起子大臣們簇擁著往外走的李泰,苦笑著搖了點頭,並冇有介麵,一回身大步拜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