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得了喬家父子這番應對,更是歡樂在心。不管是書院那頭還是山下的藥堂而言,都是盧臨淵的心血地點,畢竟宿世的影象又那裡能忘懷一清,對於醫術一項也是從未曾放下過。
即便當日身在京中,戶部任上也是普通,始終還是沉淪昔日的田間快步,後堂製藥,再到內堂看病問診,比起那每日伏案查閱文檔的古板活計來,倒是強得太多!
解了心中憂愁,公然是一夜好眠!轉過天來,父子倆便親身直奔盧先生家小院地點的,劈麵那座山頭而去。待等三人坐定後,倒是省略了常日的客氣之言,開門見山將自家所想一併說了清楚,反倒聽得那旁立定的藺管事,不由也是微微一怔。
聞其口中之意,二奶奶也是欣然附和,略加考慮以後已是喚了麥冬前來領了各處的分例賬目:“雖說年景略有不如,但二爺與我回了山莊自當另行增加一分,隻是礙於現在莊內又多添了人丁,不便過分張揚,統統還是年之例分了各家,也就是了。”
現在得幾方衡量之下,自是不再躊躇,清了清嗓子,已是開口問道:“如果讓你接辦那書院中教習醫理一事,但是情願?”
而另一方,屋內世人卻還未曾得知,雖比不得莊內一眾耕戶們所獲豐富,這莊中卻單分了一份不錯的分例與喬大夫家。
不覺一怔。本來在自家藥堂好歹也是坐堂數載,隻是此番外逃之際叔祖就曾有明示,切不成父子同時在內行醫。倒不是父子同坐堂的人家鮮少之故,而是年紀相仿且又醫術高超者,倒是不好尋。
“眼下蘇葉、蘇木兩人脫了書院的差事,倒可返來內院幫手,隻是外院獨占藺管事祖孫倆,怕是略有不敷。如果莊內耕戶家的孩子們中有看著矮壯可靠的,再添兩個也是需求。”
在與二爺書房商討了來年之過後,便特地改道去了隔壁山頭的待客小院一回,恰是為了給自家閨女的師祖,送客歲節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