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水依荷起微瀾_第一百一十五章 聞名京畿(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但是對於本就官宦之家出身的王氏而言,盧二孃若還隻是當初阿誰庶出的小丫頭,她的婚事天然與兩位嫡兄的出息乾係不大。眼下倒是今非昔比了,不敢斷言,必是有所幫村,卻也逃不脫一個同胞兄妹的名義,以是此番藉口前來,足有一半便是為了這樁府中大事!

如果旁人這般言語,大師隻道這寺中的飲食確切不錯罷了,但自家這位舅太太如此一提,倒是大有分歧。論起滿都城中最是虔誠之人來,舅太太口中孃家胞姐必能排得上名。另有一項,倒是旁人家有所不及的,那便是他家廚子的技術,更堪比大酒樓中的掌勺之人!

實在太太之以是,此回藉著禮佛一事,繞道而至,並不但是為了探一探外聽任上的老爺,而是另有一樁要緊之事,想與老爺細心商討一二。畢竟是有關府中兩位爺的出息,哪能對付了事。

竟然是入宮伴隨,最得聖心的玉屏公主擺佈!一時候,不管是先前已極少聯絡的舊友,還是早已冷淡的族親旁支中,便是連續前來登門拜訪,正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聽到此處,兩人也算明白了過來,難怪臨行之時特地選在中午才過,恰是為了寺中新奇出爐的點心。明麵上雖是為送好吃食,實則必是不放心獨留小妾在老爺身邊,特地尋了個安妥的藉口,前來一探。

因為她心中也是明白的很,現在是礙於相公未曾踏上宦途,待有朝一日必將步了他父子二人的後塵。想到當時的無法景象,大奶奶都禁不住的一陣失落!

見兩個媳婦皆是一臉的不解,這旁的太太才點頭笑道:“既然已是出了都城,倒是無需這般焦急會歸去。如何說也已是離著老爺所統領的府城,不過三十餘裡地,我們乾脆去到府城安息一晚,再回京也是不遲,何況這般時節裡,即便是乾點心還是新奇的滋味佳!”

想到關鍵處,又是俄然換了方向,天然避不過一時的驚詫,麵上略有驚奇之色透露。而與其並肩就坐的大奶奶,也是一樣小吃一驚。

聞聽此言,妯娌倆皆是一愣。大奶奶天然是因其不明就裡,而另一側的葉氏,明顯是聽懂了太太的那句奇特之處,便是其廟門前的那片占地頗廣的荷花池。

不過叫妯娌二人均未想到的是。往回的線路卻與來時稍有分歧。

特地繞過了這泫青山地點的府城,直往東南邊向而去,倒是讓本已對京畿境內非常體味的二奶奶葉氏,忍不住暗自一驚。該不會已是得知了,我們二房在南宛府城中的那處鋪麵?

“啊!對呀,妾身倒是一時不察,幾乎出了大錯!”

本就是後代婚姻大事,若等信差來回馳驅,即便是快馬加鞭也終須幾個來回,方能商討穩妥。自是深知此中關頭之處安在的王氏,又哪能華侈這不短的光陰,因而藉著禮佛之便,特地繞道而來,纔是再合宜不過之事了。

雖說食素之說並非佛家所獨占,但素齋這樁本就與佛門淵源頗深。旁的倒還罷了,隻是拿來邊做買賣,還是莫要出這個風頭纔是。畢竟有那被詬病之嫌,當然是能免則免的好,自家大可棄了一這項,另尋他法掙銀子。

更何況。那旁從未尋上山去,有幸一觀的魏氏,更不由低歎連連道。非常遺憾。隻是她們都還未曾曉得,昔日那廟門前略顯冷僻的荷花池旁,早已建起來可供遊人安息用茶點的水榭樓閣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