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_第四十三章 戰火熄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月初三,奉賢,南橋光複。

但是這一回,承平軍的行動快得出乎了他的料想。明天的大戰,吳淞和寶山一帶的承平軍幾近是隔江目睹,眼睜睜地看著東路軍是如何被無情滅殺的。是以高橋一敗,北路軍立即便開端了撤退,比及華爾和張勇等部光複南翔,劉肇鈞的主力早已顛末端嘉定,向姑蘇疾走而去了。

徐長山意猶未足,但是關卓凡這麼說,他也無可何如,最後定了一個兩萬八的數字。這一下,與薛煥所等候的很有差異,徐長山的差事冇能辦得美滿,再談起彆的就有些懶洋洋的提不起興趣了。

固然軍隊就在縣衙前顛末,但關卓凡坐在衙中,卻始終冇有出來――如果出來,兵士們必然要向他施禮,就變成了檢閱,這個風頭,不出為好。

大功既已勝利,天然到了該論功行賞的時候。

好處就是除了呼應的誇獎以外,投降和俘獲的長毛如需斥逐,按例是有一筆用於資遣的用度。浮報人頭,這筆多出來的錢,便能夠歸入私囊。

入城的軒軍,以洋槍隊打頭,炮隊掃尾,順南大街走到縣衙地點的城廂中間,然後折而向北,出北門進入租界,然後持續向北穿出租界,往南翔方向進發。一方麵,這本來就是一條捷徑,另一方麵,關卓凡也是成心讓上海的百姓和租界的洋人,看一看這支得勝返來的軍隊。

“算了,算了,何必跟他計算。他說報兩萬八,就報兩萬八好了。”薛煥息事寧人地說,“少年得誌,狂一點也是不免的,何況又方纔打了敗仗。”

三月月朔,嘉定光複。

徐長山說如許的話,倒不奇特。這個時候的官軍,好不輕易打一場如許的大敗仗,豈有不大報特報之理?關卓凡心想,當初在熱河打馬匪,許製告替他寫的戰報,也是如此這般,跟徐長山所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加兩成?”徐長山發笑道,“逸軒,我也是在行伍裡打過滾的,象你這麼客氣的統兵官,從冇見過。”

熊熊燃燒的烽火,燃燒了。

關卓凡想談的,是處所上的善後。俗話說,“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現在是兵和匪各自把鬆江全境都過了一遍,百姓所遭的踐踏天然不輕。關卓凡但願徐長山能陳述薛煥,一個是能不能撥一點款項,撫卹處所,另一個是能不能把本年鬆江府的賦稅,奏請朝廷做適度的減免。

要籌議的事情中,最要緊的是殲敵的數字。上海一戰,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殺敵近萬,俘獲三千餘,投降的則前有吳建瀛,後有吉元慶,一共六千五百人,是以總數是兩萬。按關卓凡的設法,加上兩成,報成兩萬五千之數,很過得去了。

“我在道署,從吳子潤那邊聽來了一個動靜,”徐長山神奧秘秘地,說出一句話來,“關卓凡偷偷辦了電報。”

“那也不能狂得冇邊啊。我看,自從他抓了何督帥,就再也冇把彆人放在眼裡了。”

三月初四,青浦光複,譚紹光部超出吳淞江,退往姑蘇。

關卓凡在心中點頭,揣摩著是不是該再清算他一下,但轉念一想,薛煥本來也是如許的人,何必跟他們去計算?歸正他們幾個,在江蘇也待不了幾天了,李鴻章一到,天然會有一番人事上的更張。李鴻章弄起人來,從不手軟,象徐長山如許的底子不在話下。

固然未曾出來,但耳邊聽得人群的陣陣喝彩,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激烈的高傲和高傲:這是我關卓凡的兵!待到炮車隆隆駛過,內裡彩聲如雷,心中更是有所震驚:凡事老是要得民氣,今後才氣有所作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