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戊戌,免兗、青、登、萊所屬逋賦。庚子,立皇後王氏。
蒲月庚子,淮、揚大水,詔察二府有司,貪酷老疾者罷之。
玄月戊午,京師地動。
仲春丁未,南京地動。京師自客歲八月不雨,至因而月。庚午,大雩。
十一月乙巳,祀天於南郊。
十仲春辛未,詔罷來歲元夕燈火。
冬十月乙亥,振徐州及豐、沛、睢寧、金鄉、魚台、單、曹七縣水患,蠲租有差。
六月乙卯朔,日有食之。甲子,即天子位。以來歲為萬曆元年,詔赦天下。祀建文朝儘節諸臣於鄉,有苗裔者恤錄。庚午,罷高拱。丁醜,高儀卒。壬午,禮部尚書呂調陽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夏四月,振江北、大名、開封諸府饑。
■二年春正月甲午,召見朝覲廉能官於皇極門。
冬十月辛卯,馬自強卒。
秋八月丙辰,免山西被災稅糧。
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六月己酉,雷雨,西華門災。敕修省。
夏四月丙午,大雩。戊申,以旱詔中外理冤抑,釋鳳陽輕犯及監禁年久罪宗。戊午,步禱於南郊,麵諭大學士等曰:“天旱雖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貪婪,剝害小民,乃至上乾天和,此後宜慎選有司。”蠲天下被災田租一年。
是年,江北大水,淮溢,浸泗州祖陵。
冬十一月辛酉,禁章奏浮冗。
三月己亥,減江西燒造瓷器。
冬十月癸巳,京營軍官嘩於長安門。
冬十月丁巳,停刑。丙寅,免湖廣、山東被災稅糧。
八月癸酉,停撦力克市賞。
■十三年春正月辛卯,四川建武所兵變,擊傷總兵沈思學。
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是年,琉球入貢。
■十七年春正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丁巳,太湖、宿、鬆賊劉汝國等反叛,安慶批示陳越討之,敗死。
夏蒲月癸巳,廣東羅旁瑤平。
十仲春辛酉,振榆林、延綏饑。甲戌,以大行未期,罷來歲元夕燈火及宮中宴。
六月壬申,振淮安水患。
秋七月丙申,河套部長失兔犯延綏。是月,延綏總兵官麻貴敗河套部敵於上馬關。
秋七月丁亥,初通漕運於密雲。庚寅,察京官。己亥,戒諭廷臣,詔曰:“近歲以來,士習澆薄,官方刓缺,詆老成為無用,矜便佞為有才。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為人臣抨擊之資。用是薄示懲戒,餘皆曲貸。諸臣宜祓除前愆,共維新政。若溺於故習,背公秉公,開罪祖宗,朕不敢赦。”庚子,尊皇後曰仁聖皇太後,貴妃曰慈聖皇太後。
玄月乙未,楊方亨至日本,平秀吉不受封,複侵朝鮮。乙卯,葬孝安莊皇後。是月,河套部犯寧夏。總兵官李如柏擊敗之。是秋,河決黃堌口。
是年,免畿內、山西被災稅糧。哈密、烏斯藏入貢。
是年,安南、琉球、烏斯藏、土魯番、天方、撒馬兒罕、魯迷、哈密入貢。
玄月丁亥朔,日當食,陰雲不見。己醜,停刑。
閏十仲春庚寅,詔罷來歲元夕燈火。
三月丙辰,免升授官麵謝。自是臨禦遂簡。癸亥,雲南永昌兵變。乙醜,賜焦竑等進士落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春正月壬辰,帑振山西、陝西、河南、山東諸宗室。
冬十月丙寅,禮部主事盧洪春以疏請謹疾,杖闕下,削籍。
十仲春甲辰,前禮部侍郎王錫爵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癸亥,罷開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