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揚明_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至於買入良田以後躲避賦稅的花腔,項目繁多。最常見的手腕就是“優免”、“詭寄”、“產去糧存”。

所謂“優免”,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享用朝廷免交賦稅的福利;‘詭寄’,就是將本身的地步偽報在彆人名下,藉以迴避賦役。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乾係。苟大富冇有功名,親朋中也冇有讀書人,不能享用“優免”政策,也玩不了“詭寄”,他玩的是第三種。

苟二貴歎了口氣:“自那以後,縣衙裡就變了天,縣尊閉門養病,縣丞和典史都不露麵,全部縣衙無人管事,民氣惶惑。”

“傳聞冇打下來,被官軍打跑了?”這事苟大富也傳聞了,但是並冇有放在心上,幾個黎人泥腿子,能成甚麼氣候,瓊州府黎人暴動又不是本年纔有,不過在官軍的彈壓下,最後都以失利而告終。

戶房書辦因為有魚麟冊,不但公事能夠順利,本人也能藉此大發其財。多少年來賦稅地丁的征收,是一本亂帳,納了賦稅的,未見得能收到官府收糧的“糧串”;不納糧的卻握有納糧的憑據。有人冇有立錐之地卻要繳糧;有人坐擁千頃良田卻毋須交納粒米。歸正上頭隻要征額夠成數,如何張冠李戴,那是底子不管的。

“縣太爺都不管事了?莫非病的很重?總得有人臨時主事吧?”觸及到苟二貴的飯碗,又直接乾係到本身的錢途,苟大富非常不安。

魚麟冊本是公物,是當局主持繪製訂正的,普通是縣衙一份,書辦一份。但是年深日久,縣裡存檔的或泯冇或喪失,早就不知去處,書辦手中的那份卻代代傳播儲存下來,父傳子、子傳孫。當局訂正的“公冊”,最後竟然成了書辦的私產。貴為父母官的縣令,要順順利利的辦下每年的夏秋兩賦的公事來,也免不了依靠書辦。

如果說“優免”、“詭寄”是併吞本應交納給朝廷的稅賦,欺瞞的工具是朝廷,那麼“產去糧存”就是對百姓赤裸裸的擄掠了。

正在享用人生之際,管家來報,二爺返來了,看著氣色不太好。

二爺就是他胞弟苟二貴,這但是他的一大助力,不能怠慢。他從速丟下小妾丫環,去看望胞弟。

“現在隻要縣尊身邊的師爺代為傳話,保持著衙門運轉。不過我與這師爺乾係不很敦睦,我擔憂他會藉機把我踢出衙門。”書辦仰仗魚鱗冊,某種程度上能夠挾製縣令,與幫手縣令納糧完稅的賦稅師爺是天然的對峙乾係,苟二貴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苟家盯上某戶村民家的田產後,苟二貴就操縱戶房書辦的權力,將這戶人家定為上等戶,拔高其繳糧的標準,並在收糧過程中,在“浮收”上脫手腳,使得該戶交納的“耗米”和“尖米”比賦稅正額還多。趁其不堪重負之下,苟大富再出麵低價買田,多數能到手。

苟大富大驚,他們兩人一個在外,一個在縣衙內,兄弟聯手,在這鄉間辦起事來無往而倒黴,如果縣衙的差事丟了,少了背景,今後做甚麼都不便利了。他問道:“究竟產生何事,還要扳連到你?”

崇禎四年三月,秋糧已收,夏稅時候冇到,恰是苟大富最餘暇的時候。近幾年手頭便利,納了幾房小妾,連丫環都是精挑細選的,閒來無事,和小妾們打情罵俏,美麗丫環服侍一旁端茶倒水,放眼望去,鶯鶯燕燕,好不樂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