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聞談笑道:“關、張、趙雲,皆是萬人之敵,可惜無善用之人。孫乾、糜竺輩,乃白麪墨客,非經綸濟世之才。”
趙雲驚奇不定,直來溪邊看時,隻見隔岸一帶有水跡,趙雲令三百軍四散張望,並不見劉備蹤跡。趙雲再回馬時,蔡瑁已跑入城去了。
李典苦勸不住,又恐曹仁有失,不得已隻得與曹仁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與二呂報仇。
劉備迷惑問道:“你師是?”
劉備放眼,隻見火線林木富強,並不見莊院,因而他對牧童說道:“小友,我恰是劉玄德,你能引我去拜見你師父嗎?”
劉備聞言驚奇不已,他並不熟諳這牧童,這牧童如何會熟諳他呢,劉備不由開口問道:“你這小童,何故知我姓字!”
牧童聽了高傲的說道:“我師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潁川人,道號水鏡先生。”
牧童聞談笑道:“我本不知,隻因常侍師父,多曾說有一劉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乃當世之豪傑,今觀將軍如此模樣,想必就是了。”
二人正議論間,忽聞莊外人喊馬嘶,小童來報有一將軍,引數百人到莊來。劉備大驚,恐是蔡瑁,急出視之,本來是趙雲到了。劉備大喜,當天辭了水鏡先生,與趙雲上馬,投新野去了。
水鏡先生聞言以後大笑起來講道:“現在天下之奇才,儘在於此,將軍當自往求之。”
劉備飲膳畢,即宿於草堂之側,因思水鏡先生之言,劉備寢不成寐,約至更深,忽聽一人叩門而入,劉備起家側耳聆聽,隻聞水鏡先生道:“元直何來?”
在說劉備當日躍馬過溪後,似醉如癡,他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日以沉西,正行之間,見一牧童跨於牛背上,口吹短笛而來,劉備立馬觀之,牧童現在亦停牛罷笛,熟視劉備,這孩子看了劉備一會然後開口說道:“將軍莫非就是破黃巾的劉玄德?”
曹仁看這李典說道:“曼城這是怕了?!”
想到此處,劉備不由開口對小童說道:“你師今居那邊?”
劉備聞言大怒,立即使趙雲出馬,呂曠見趙雲出馬,他天然識得趙雲心下不敢怠慢,提起十二分精力,提刀來戰趙雲,二將交兵,不數合,趙雲手起一槍刺呂曠於馬下。
本來這小我乃潁上人,姓單,名福,他久聞劉備納士招賢,特來相投,劉備聽了以後大喜,待為上賓。
曹仁聽後大喜,與二呂兵五千,前去新野廝殺,探馬飛報劉備,劉備因而請單福商討。單福笑道:“既有敵兵,不成令其出境。可使雲長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再讓翼德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主公可自引子龍出兵前路相迎,必可破敵。”
蔡瑁被趙雲殺氣鎖定,不敢轉動,隻得強自辯論道:“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呂曠出馬答話道:“大耳賊,不熟諳我了麼?我乃大將呂曠。奉丞相命,特來擒你!”
劉表當日就要斬殺蔡瑁,蔡夫人從內出,哭求免死,劉表怒猶未息,孫乾不由開口說道:“請州牧大人息怒,若大人殺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於此了。”
劉備聞言驚奇,這龐德公他到是曉得,此人隱居深山,字山民,號鹿門先生,傳聞此人有大才,上知天文,又是出了名的陣符師,劉表曾幾次三番派人請其出山都被此人回絕了!能與龐德公為友,想來這水鏡先生亦當是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