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雄鷹_第215章 塞爾維亞被占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四路是馬其頓的殘軍,從斯特魯加解纜---阿爾巴尼亞地培拉特--發羅拉。

1915年塞爾維亞戰役的最後一場大戰科索沃戰役就此展開了。塞爾維亞軍以科索沃的普裡什蒂納為軸心,以外線上風籌辦一一擊破同盟國軍。

馬肯森元帥三路合擊聚殲塞爾維亞軍於科索沃平原的打算成了紙上談兵,卻給了塞爾維亞一個稍縱即逝的良機。

也是在這一天,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又一次消弭了埃萊夫塞裡奧斯・韋尼澤洛斯的輔弼職務,把希臘插手協約國參戰的時候差未幾又延後了兩年。從親戚論,英國德國俄國皇室從血緣上都挺近的,無毛病國度之間民族之間打生打死。

一樣是這一天,以法軍為主力協約國軍打著援助塞爾維亞的名義,登岸了當時中立的希臘港口帕拉利亞,堆積在以帕拉利亞為中間的協約國軍越來越多,終究構成了一戰歐洲疆場第4大戰線―馬其頓戰線,在這個戰線上保加利亞幾近是獨立支撐。

保加利亞第1個人軍進步門路上摩拉瓦河上統統橋梁都被塞軍炸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度疇昔兩個師,德奧軍也一樣,氣候門路導致後勤跟不上,影響了兵力火力的投送。

全部戰役中保加利亞前後總計投入42萬4375人蔘戰,傷亡3萬7000人,此中第2個人軍傷亡2萬4000人。獲得的戰果是塞爾維亞陣亡9萬餘人,被俘17萬4000人。

10月7日,右翼的奧匈帝國第3個人軍(共7個師)在奧匈帝國科維斯大將批示下橫渡德裡納河。

915年10月5日,遵循三國軍事和談的商定,德奧兩軍開端了打擊。同盟國軍集合了1700門重炮,72具擲雷器對塞軍陣地停止炮火籌辦,在長達兩天的炮火轟擊之下,塞軍一線陣地被摧毀百分之90,傷亡慘痛非常。

42萬塞爾維亞軍民流亡,最後被英法艦隊從阿爾巴尼亞接走的塞族軍民,在到達希臘的時候是26萬人,此中15萬5000甲士,在希臘諸島上很多人又因為過分衰弱和感抱病(主如果傷寒)而連續死去。

第三路也從普裡什蒂納解纜,經普裡茲倫---阿爾巴尼亞地拉那--都拉斯。

保加利亞第1個人軍攻占了尼什,打通了德奧援助奧斯曼帝國的通路,德國的首要目標已經達到,開端抽調兵力轉進東線。

占據了尼什意味著德奧土保四國貫穿一體,對急需德奧軍器彌補奧斯曼土耳其可謂是久旱逢甘霖,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幾近獨力在加裡波利半島、西奈、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4條戰線同時作戰,比奧匈帝國還忙。

在德奧軍的猛攻之下,10月9日貝爾格萊德淪陷。

第2個人軍守勢非常順利,勢如破竹。10月20日攻占了庫馬諾沃,10月23日攻占了馬其頓最多數會斯科普裡。塞屬馬其頓總人丁的三分之一居住在這裡,是馬其頓地區政治、文明、經濟、學術的中間。奧斯曼帝國期間都會的稱呼為於斯屈普,厥後被塞爾維亞人改名為斯科普裡。

保加利亞第1個人軍固然兵力最多,設備最好,麵對的塞軍也不強,氣力隻要保加利亞第1個人軍一半不到。但因為主攻的皮羅地區有塞爾維亞預設的要塞群,卑劣的氣候導致門路非常泥濘,常常性的大霧使得能見度極低等等倒黴前提,前期停頓並不快。一向到11月5日,保加利亞第1個人軍才終究占據尼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